用好“晴雨表”,她为官兵建立起了6000份心理档案

当前基层官兵面对自身心理问题往往后知后觉、讳疾忌医,那么部队如何及时有效跟进疏导?请看第81集团军某旅开展群众性心理服务工作报道之二--

一位心理医师和6000份心理档案

■肖飞解放军报特约记者赵丹锋

"这几个同志的心理状况需要加强关注。"采访中,记者在第81集团军某旅心理服务阳光工作站看到,心理医师王英男正为10余名官兵开展小型团体辅导。她首先通过绘画投射的方式进行心理"体检",将测试结果中心理波动较大的人员进行重点标记,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把此次团体辅导的测评结果、咨询记录装入官兵的心理健康档案。

"这些档案既是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更是团体辅导的数据库。"王英男告诉记者,5年来,他们建立了涵盖官兵心理测查数据、评估结论、咨询记录等6类123个项目共6000余份档案资料,区分不同时段、不同岗位、不同心理状况的人员,逐类型、逐营连开展小型团体辅导,准确了解官兵的心理波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随后,打开重点标注人员的心理服务档案,一个红色预警信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王英男介绍,这是李飞(化名)去年12月转改四级军士长时出现的心理波动。

那时连队刚刚换上新装备,原本打算退伍的李飞思忖再三,觉得不应在这个关键时刻当"逃兵"。然而,满心欢喜等着丈夫回家的妻子,等来的却是他留队的消息。因为这件事,妻子和李飞时常闹起别扭,甚至想要离婚,一度成了李飞的"心病"。

"他的心理问题也是我们团体辅导时发现的。"谈起李飞的情况,王英男记忆犹新。尽管量表测试都处在正常范围内,可他的"心病"却越来越严重。有些官兵对传统的量表测试存在防御心理,遇到问题时怕引来别人异样的目光,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这也正是官兵对自身心理问题经常后知后觉的主要原因。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