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遏制中国”作为一个幻象未盛先衰

中美第九轮高级别经贸磋商星期三在华盛顿举行。美方释放出此轮谈判可能取得更多进展的乐观消息。中美更像是走在达成全面经贸协议的路上,而不是两国经济不断脱钩的过程中,这样的态势与华盛顿一些人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严加遏制的激进主张显然是不协调的。

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的松动,并非让遏制中国这一战略幻想看上去不切实际的唯一动向。美国在过去一年里前所未有地在各个方向都摆出对中国强硬的姿态,然而收效甚微,它努力推动的很多事项都步履维艰,显示了它围堵中国的力所不逮。

华盛顿不断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编造出"债务陷阱"等罪名,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鲜有理会美国这一说法的,"一带一路"在亚非拉地区大放异彩。除此之外,欧洲的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其他欧洲大国也以不同形式参与了"一带一路"的实质性合作。本月底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将有近40位外方领导人出席,比两年前大为增加。

华为的事,美方可谓倾尽了全力,但结果是美方遏制的收效飘忽不定,华为的势不可挡更加明显。美国做不到一呼百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华为的案例为这一现实提供了一面镜子。

美国的军事很强大,但它在台海和南海方向对中国施压能否取得它所期待的效果,越来越令人怀疑。解放军战机飞越台湾海峡中线,所产生的震动效应显然超过了美国军舰通过台海产生的影响,一些人对双方在台海接下来可能角力的兵棋推演对美方并不利。

综观美国遏制中国的动向,可以说很不成功。究其根本,在于美国对中国的实力、战略目标和它动员国内力量及盟友共同围堵中国的能力都发生了误判。它的新对华战略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华盛顿一些精英遏制中国的冲动与国内外力量的利益难以协调,也缺少能够损害中国但避免美国同时受损的工具。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