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混搭”搞科研:科技团队的“供给侧改革”
- A+
- A-
一个科技团队的"供给侧改革"
■陈帅喻华刚
"范教员,你们研发的'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试用效果很好,我们旅决定向您订制一套模拟训练设备。"正在做实验的火箭军士官学校科技研发中心主任范小虎摘下劳保手套,接听了火箭军某导弹旅三级军士长朱红军打来的电话。听说自己的科研成果受到部队欢迎,范小虎感到由衷的自豪。
在大部分人眼中,科研人员应该是身着白大褂,在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进行各种"高大上"的实验。可这支闻名火箭军的科研团队人员,却时常脱下实验装,穿上迷彩服,到实地一线调研、向基层官兵求教。尽管有时被同行笑称"土得掉渣",但十几年来,正是凭借这股"土味",他们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同质化科研产品无法转化为战斗力的问题。通过与部队实战化需求的精准对接,悄然进行着一场关于院校科研的"供给侧改革"。
铝皮小盒装模块,这也能叫科研?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科技研发中心新成员、博士赵爱罡来到实验室。在他的印象里,实验室中应该堆满精密、昂贵的实验器材和各种尖端武器部件。
然而,一进门,摆在赵爱罡面前的,是一堆质感廉价、像火柴盒一样的铝皮小盒。当他得知,这些小铝盒就是科技研发中心最新产品--导弹武器训练装备通用仿真模块时,这位博士的心情跌落到谷底,"这也能叫科研"?
原来,火箭军某部配发了一款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的某型导弹模拟训练设备用于日常训练。然而,这个"宝贝疙瘩"运行成本高昂,线路连接复杂,经常需要"停工",由生产厂家上门维修保养。看着宝贵的训练时间被白白浪费,官兵们颇有怨言。
2018年8月,到部队调研的范小虎得知官兵的苦恼后,立即开始了新型"模拟训练通用仿真机"的研发。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