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春晚”到天然气管道:俄罗斯阴影笼罩乌克兰大选
- A+
- A-
乌克兰总统大选在本周末拉开序幕。俄罗斯则早已从多条战线或明或暗地对这个邻居施加影响。
"Komm zu mir,komm zu mir,come to me,come to me……"
没有华丽辞藻堆砌而成的歌词,没有高音、弱声、混真的炫技,在"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也称"欧洲春晚")乌克兰赛区的决赛环节,27岁的创作型女歌手安娜·科尔松(Anna Korsun)以一曲《Siren Song》最终夺魁,她将代表祖国乌克兰参加今年5月于以色列特拉维夫举办的欧洲歌唱大赛总决赛。
超过2亿观众、四十余国参赛、ABBA和席琳·迪翁的梦想开启的舞台……这项于1956年开始举办的音乐盛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歌唱比赛,也是象征着欧洲文化水乳交融的重要赛事。独立还不到30年、缺乏存在感的乌克兰此前已在2004年和2016年两次获得总冠军。
但是对于安娜而言,今年的总决赛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在乌克兰当局的强大政治压力下,安娜已于数周前宣布取消5月的特拉维夫之行。
事情的导火索就发生在安娜夺魁的当晚。一曲终了,2016年的冠军,也是评委之一的贾玛拉(Jamala)向安娜提出了一个和音乐毫无关系的问题:"设想在总决赛时,台下2000名记者中有人问你,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吗?你会如何作答?""当然属于乌克兰,"安娜的回答不假思索。
或许是因为此时距离乌克兰大选只剩一个月不到。主持人继续向安娜追问道:"那(克里米亚)和侵略者(俄罗斯)的关系呢?"安娜却选择用俄语回答道:"我是来参加歌唱比赛的,不是来参加选举的。"
"她出生于亲俄的乌东地区"、"她的粉丝大部分是俄罗斯人"、"她签约的唱片公司是俄罗斯公司",脸书上针对安娜的责骂之声迅速发酵。其实,乌克兰歌手在经济层面上依赖俄罗斯是个普遍现象,但是和贾玛拉相比,安娜的政治觉悟显然太低。(注:贾玛拉凭借一曲《1944》夺得欧洲冠军,歌曲背景为苏联统治下悲惨的克里米亚鞑靼人。)
很快,乌克兰副总理兼文化部长科里兰科(Kyrylenko)也加入战团,并在推特上表示,乌克兰要通过欧洲歌唱大赛向世界传达爱国主义热枕。之后,乌克兰国家电视台NTKU就向安娜下达了最后通牒:要么接受政府的协议,要么弃赛。协议内容包括禁止安娜在总决赛时即兴演讲、禁止与他国记者接触、版权费用上交乌克兰国家。
随后,安娜和第二、三名都选择了弃赛。至此,乌克兰人将缺席今年的总决赛。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