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又在G7中率先加入“一带一路”
- A+
- A-
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点燃了周末的舆论场--
3月23日,在中意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一批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796件套漂泊海外的中国文物即将踏上"回家"路,这也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对此,网友齐呼:"欢迎回家"!
这批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器物种类多、保存情况好、时间跨度长。古朴浑厚的马家窑文化红陶罐,线条流畅的汉代茧形壶,形制完整的唐代武士立俑,独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画精细的清末至民国紫砂壶……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民国,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都能在这批文物中找到
印迹
。
▲图为部分返还文物,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国第一次迎回在流离岁月里散落的民族瑰宝。2013年,圆明园鼠首兔首被法国皮诺家族归还中国;2018年,流落异乡的青铜"虎鎣"搭乘飞机回到故土;今年3月,美国决定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至少已有30余批次40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对于文物回归,网友们按说已经不再陌生。然而,几乎每一次相关新闻见诸媒体报端,无一例外仍会引发舆论场上巨大的情感激荡,这足以反映出人们对流失文物的深沉情感,对遗珠回家之心绪难平。
每一件流失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沧桑的故事,其中大多数携带着国家民族的屈辱与义愤。人们记得,20世纪初,在足足29箱、上万件中国敦煌莫高窟出土珍宝在英国出现后轰动世界,随即引来西方各国探险家,疯狂掠夺敦煌文物;人们更没有忘记,100多年前,当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眼见珍贵宝物,能拿走的都拿走,拿不走的就地毁掉……尽管每件文物流失的具体原因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文物的命运与国运密切相连。当山河破碎、国将不国,连民众生活基本生活、正常权益都无法维护,文物也会遭受浩劫。
▲2019年1月29日,虎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