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当局又一次突破“媚日”底线 竟然帮助日本监控自家渔船

据报道,台“国安会”不仅指示台“渔业署”24小时监控7艘台湾渔船的动向,还建立跨“部会”沟通平台,即时回报并警告靠近钓鱼岛12海里线的船只,并将7艘渔船资料交给“台湾日本关系协会”。这是蔡当局公开要求与日本政府进行“安保对话”碰壁后,又一次突破“媚日”底线。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争端及钓鱼岛周边海域的渔业纠纷持续日久。在复杂的时空背景下,2013年4月,台湾地区与日本以民间协会形式签署了所谓的“台日渔业协议”,以化解渔业冲突,并设置带有“官方”色彩的民间机构“台日渔业委员会”。此协议的签署被视为基于实力差别原则基础上的妥协。在涉及渔权利益保障方面,日本政府做出了极为有限的让渡,尤其是钓鱼岛12海里以内的区域并不对台开放。对此,台当局曾回应钓鱼岛12海里内情势复杂,如有台湾渔船前往作业,“政府会依法善尽护渔责任,日本公务船可能采取干扰行为,‘外交部’将持续与日本协商”。但此次3月4日至7日“台日渔业委员会会议”敏感时刻,蔡当局却选择了背离民意甚至背叛民意的方式予以应对。

吊诡事件频发并非无因之果。首先,在两岸关系僵局难突破的态势下,蔡当局更将美、日的支持视为“救命浮木”,在极力从战略、战术上迎合美国的同时着力强化台日实质关系,遂采取主动妥协的方式,增进双方战略互信。然台日关系始终是中日关系“大双边”关系框架下的“小双边关系”。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下,台日关系很难“有所作为”;其次,蔡当局“千年不变”的选战思维,欲打“日本牌”助烧选情。此次2020“大选”,蔡英文不仅面临“现象级”压力,并且剧情跌宕起伏,前脚刚因为“立委”补选稳住颓势,后脚就因赖清德宣布参选而面临党内分裂风险。“日本牌”是其仅剩不多的“筹码”。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