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讲了大实话,所以被解雇了?

孟晚舟案件即将进入关键节点,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突然遭总理特鲁多"炒鱿鱼",波涛汹涌的中加关系再次激起巨浪,备受海内外关注。加拿大绝多数华人认为,麦家廉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对中国事务了如指掌,他的离职不利于解决当前紧张的中加关系。

在中加关系陷入历史最冰点的时刻,笔者采访了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三大城市的数位政商界人士和时事评论员。

驻华大使麦家廉被解雇,中加关系进一步陷入混乱

"华人女婿"麦家廉是知名学者,也是加拿大政坛的三朝元老,从政近20年。在2017年出任驻中国大使之前,他曾经在克里靖(Jean Chretien)、马田(Paul Martin)和特鲁多三任总理的内阁中先后担任国防部长、退伍军人事务部长、税务部长和移民、难民及公民部长。他一直以来,都是特鲁多团队的一名重要成员。麦家廉这次疑"祸从口出"被解雇,多数华人表示惋惜。

前安大略省自由党政府内阁厅长陈国治对于麦家廉辞职感到很突然,他认为导致麦家廉职的主要因素,是联邦反对党以及部分主流媒体攻击他之前在华文媒体见面会上的谈话,认为麦家廉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谈及司法是不当的,是干预司法独立。

陈国治(本文图片由作者及受访者供图,下同)

麦家廉曾对华为高管孟晚舟的引渡请求之事,进行了一番颇具争议的评论,陈国治认为有两点需要探究:"首先,联邦保守党领袖希尔(Andrew Scheer)在孟晚舟事件爆发初期,就曾公开批评特鲁多政府在处置孟事件上过于软弱,言下之意要求政府干预。现在,希尔又以麦家廉干预司法独立为由,第一个公开要求特鲁多炒掉麦家廉。麦家廉被解职后,希尔拍手叫好,发推文称'事情本不该发展到这种地步,特鲁多在麦家廉介入此案时就该解雇他'。可见希尔前后不一,之前自己主张干预事件,现在又倒打一耙指责自由党政府,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其次,麦家廉的谈话其实是处于一个灰色地带,他的讲话内容都是公开的事实,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所以不应该上纲上线到国家公职人员干预司法的指责。"

孟晚舟案件短期内对中加关系大有影响,需经历冬眠期

孟晚舟案件当然对加中关系有影响,但要区分短线和长线效应。从长线来看,孟晚舟事件对多年后的加中关系冲击多大,难以断言。从历史上看,美国曾用原子弹打击日本,但后来日本却与美国亦步亦趋;越战打个落花流水,现在美越差不多互相拥抱;中美之间分分合合,时有冲突,也不排除时有合作。所以在政治舞台上,很难评估很多年之后的关系。

陈国治表示,孟晚舟案件对中加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加拿大与中国具有这么多年来的友好关系,例如白求恩是中国人民最为熟知的外国人;加拿大是冷战时期西方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在很多国家针对中国的时候,加拿大是对中国比较温和及友好的国家;在很多西方国家封杀华为的时候,加拿大和安大略省也继续欢迎华为。两国的友好,仍然是互相尊重。

华为事件的争端自然对加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陈国治认为,这次事件讲来讲去是科技之争、大国之争、政治斗争之争,也是美国总统个人的性情之争。加拿大因为固有的国际司法协议而被无端卷入,里外不是人。其实政治上的很多事,都是经济挂帅。最近一段时期的中美大国博弈,也许是源于经济根源,而加拿大也因为全球两国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博弈而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界。

陈国治强调,美国是加拿大目前的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近年来一直寻求分散投资,贸易多元化,也把中国视作为将来重要的贸易伙伴,华为事件在短期内会对中加关系大有影响,但应该是暂时的。

实际上,加中建交几十年来,不愠不火、时冷时热是两国关系的基本势态。加拿大《北美时报》总编辑、华侨华人问题学者黄学昆认为,特鲁多自由党政府上台后,对华关系呈现出来的也是一种高开低走、先热后冷格局。

黄学昆

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被扣押引渡风波的冲击,难免会有因为中国"报复"而使加拿大"选边站"进一步倒向美国,让加中关系前景增加不确定性之虑,估计在今年10月加拿大国会换届大选前,两国既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双边对话机制以及高层外交往来将会被迟滞。

根据加拿大惯有做法,孟晚舟引渡案最快也要过半年、慢则一年多才有结果。所以加拿大《星岛日报》副总编辑、时事评论员木然认为,中加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好转的可能性不大,两国关系的修复需要经历一段冬眠期,长度大概两到三年才会回暖。

木然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