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海军未来如何发展:美国靠潜艇 中国主要靠战舰?
- A+
- A-
2018年,美国国会和国防部批准了一大批高超音速导弹研制计划。这其中,优先度最高的是供"俄亥俄"SSGN和"弗吉尼亚"级使用的潜射高超音速反舰精确打击的高超声速导弹。对于未来潜在的中美海上对抗,这个决策可能会产生一些颠覆性的新情况。
美国的最大技术优势是潜艇
大家都知道,目前,美国海军对中国技术优势最大的就是潜艇。
对于潜在的中美冲突来说--具体而言,就是中国对台作战引发中美冲突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为登陆船团提供掩护,确保船团完整抵达对岸。
而对于美国来说,如果发动干涉作战行动,最方便,也最有效的作战方式,就是对航渡中的船团实施打击。在中国海军没有近10年来的大发展之前,美国海军的航母打击群舰载机发射的"鱼叉"导弹是对船团实施打击的首选手段--此外还可以用"战斧"打击中国沿海的基地,尤其是登陆部队上船的主要港口设施,让登陆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传统上大家总认为美国海军应该是靠着大战舰,大航母,以"堂堂之阵"来攻的强敌
但随着中国海空军的大发展,这种作战手段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太可能得手。
美国海军在2016年宣布将战略从"由海向陆"作战,改为"重返大洋",实质上就是承认已经不具备以庞大的舰队突破中国海军舰队的拦截,进入到能够对中国登陆船团发起打击的位置。
在2017-2018年恢复进行的"舰队问题"系列演习中,美国甚至已经开始演练航母"从西海岸出发,一路战斗,前往作战位置",也就是说,美国对于中国已经具备打击其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和消灭太平洋上水面舰艇的能力这件事已经不再怀疑,而是认认真真的开始准备要经过苦战,才能完成任务。
甚至,在新"舰队问题"演习中,美国航母打击群必须"单挑"整个美国西太平洋的作战兵力--这和在战时环境下,美国海军舰队可能需要面对的实际情况颇有类似之处。
也就是说,由于中国的导弹、战略轰炸机的远程打击,美国西太平洋的战场环境可能严重恶化,恶化到舰队不得不基本完全依靠自身来突破强大的作战系统的拦截。
然而随着我国003型航母,055星驱逐舰为代表的新一代海上作战力量陆续成型,双方的"堂堂之阵"的对抗,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了
这样的环境对于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和航空母舰来说都是非常恶劣的,它们几乎已经不可能有余力发起打击,必须首先确保自身的安全。
当然,目前美国海军也在寻找在这种环境下发挥航母作战能力的新技术和战术,未来在MQ-25加油机的支援下,使用F/A-18E/F和F-35C进行超远距离攻击的战法已经经过了模拟演练(在2017年的演习中使用岸基加油机模拟MQ-25进行加油),作战半径可以扩大到1000公里以上。
但是这仍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些攻击手段,最终要发挥效果,都仍然要用LRASM导弹。而LRASM导弹是一种亚音速巡航导弹,它的突防效率,主要是靠低空飞行和隐身性能。但是随着中国在高频地波雷达方面的技术突破,未来这种雷达将可以实现超视距发现低空飞行的隐身目标,而且探测距离可以达到400公里。
这就是说,LRASM尚未全面服役,中国已经找到了大幅度降低其作战效能的技术手段--而这样就算航母把舰载机的飞行半径扩大到2000公里,也是没用。
解放军的"脆弱点"
在这种环境下,美国对中国登陆船团进行打击的主要手段,就是靠潜艇了--由于美国"弗吉尼亚"级、"海狼"级核潜艇在安静性、航速、武器携带数量等方面的优势,中国海军目前的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处于劣势。
而潜艇对船团的打击手段,目前主要包括"战斧"导弹和MK.48反舰鱼雷,反舰鱼雷因为发射时十分安静,而且威力巨大,所以是潜艇打击水面舰艇目标的首选手段。而美国现在也可以使用潜艇密集发射"战斧"导弹--尽管战斧本身的突防能力有限,但是如果能配合其他水面舰艇、飞机,共同实施打击,就有可能让防御方的防空拦截手段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从而增大突防概率。
但随着中国海军潜艇、水面舰艇规模不断继续扩大,反潜作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后,美国海军的潜艇方面的优势也会缩小,到那时,面对绵长严密的海上反潜网,美国潜艇实现突破中国外围反潜网,混进来发射鱼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