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没实战 解放军比美俄少了哪些经验?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王若愚】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起"世界一流军队"。对解放军来说,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光靠自己埋头苦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更加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与更多国家军队进行交流合作、联演联训,以外军为镜,认清优势、找准差距、明确前进方向。

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我军先后组织和参与了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8"联合反恐演习、俄罗斯"东方-2018"战略演习、"和平友谊-2018"中马泰联合军事演习、中国-东盟"海上联演-2018"实兵演习、中美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携手-2018"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等一大批联演联训活动。这些联演联训活动,国内国际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相信关注军事新闻的读者也有很多了解。

最近,笔者与几位参与报道的记者聊一聊,谈谈那些未见报道、但又耐人寻味的细节。细节之变,或许就是那只能够引发龙卷风的"蝴蝶"。

"我们的很多做法,都是以鲜血为代价换来的"

我们喊了几十年"实战化",但实事求是地讲,军队已经几十年不打仗,与那些常态经历战火考验的军队相比,对和平积弊的清理清除,远远没有鲜血的检验来得直接而深刻。

"东方-2018"战略演习中方导演部,我军迷彩服按军种区分颜色(图/新华网)

比如,参加俄罗斯"东方-2018"战略演习,我军官兵身着陆海空等多个军种的迷彩服,看起来五颜六色;而俄军则是全部一种颜色。俄军官说,我们有些军种迷彩服鲜亮的颜色,在楚戈尔靶场后期变得枯黄的草原中很难隐蔽。

难道俄军不分军种吗?其实,他们是根据作战地域的环境来决定穿着迷彩服的颜色,军衔和军兵种粘贴在迷彩服上以示区分。这样一来,在战场上的生存率就大大提高。

俄军还向我军开放了极为机密的导演部。他们的导演部是几台重型"卡马斯"卡车方舱拼接而成,根据任务需要随时增减,减少了临时搭设帐篷、布设线路的麻烦。虽然是演习,但俄军依然在导演部外建起了一圈高3米、厚1米、周长约200米的砂箱围墙,格外牢固。沙箱围墙的四角、中间设置有摄像头、观察口和射击口。这种围墙,可以有效抗击敌人发起的特种袭击。

用我们的眼光来看,俄导演部外的哨兵看起来松松垮垮、吊儿郎当。他们从不会笔直站着,而是不停地走来走去,有的还抽着烟。但他们始终目光注视着四周的一切,枪械已经上膛,手指就放在扳机旁边。只要有突发情况,哨兵随时可以举起枪"突突突"。相比之下,我们的哨兵则是威武有余、应变不足了。

美军臂章采取全粘合式。(图/国防部网)

一个小小的臂章,也会成为胜战的"阿喀琉斯之踵"。一名近距离观察中美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的记者告诉笔者,美军士兵的迷彩服,两个胳膊上都有一大块粘贴布,一边用来粘贴现服役部队的臂章,另一边用于粘贴曾经服役过部队的臂章,以展示自己的服役和作战经历。他们的臂章,可以很牢固地粘贴在胳膊上。

相比于美军的全粘合式,我军官兵的臂章采用的是悬挂式,臂章正面是一个盾牌形状,背面有一个细长的粘贴条,穿过迷彩服胳膊上的两个穿孔来粘贴。这种臂章粘贴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贴合不紧,与胳膊间有一定的缝隙,在紧急出动时容易挂住车门、舱门,比较耽误事。另外,很多战士在肩枪换持枪动作时,很容易因为挂住臂章而扣分。

而在马来西亚的原始丛林里,经验丰富的马方特战队员教会中国和泰国军人,如何斩断树干、从中间喝到甘甜的"水",如何从树叶折断的方向来追踪敌人,如何搭建庇护所,等等。这些极为实用的技能,保证了特战队员能够在丛林中生存下来。

"和平友谊-2018"中马泰联合军演。(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