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经历了什么?“中国核司令”为这件事竟掩面痛哭
- A+
- A-
央视网消息: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这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负责这次试验测试工作的是程开甲,在过去将近40年的时间里,程开甲隐姓埋名,参与主持决策了三十多次核试验,被称作是中国的"核司令"。但就是这样一位"两弹一星"元勋,在生活里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程开甲
记者:这黑板就是程老先生到最后还在用?
程漱玉(程开甲之女):对,他说黑板是最能帮助人思考的。
记者:这是块老黑板?
程漱玉:这个是从北京进到了马兰到了红山,他要离开那儿了,说这里需要一块黑板,就从那儿运回来了一块黑板。
这块黑板已经伴随着它的主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直至2018年11月17日,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老人与世长辞。
记者:这上面的字是老人家写的?
程漱玉:那不是,他的已经擦了,他原来写的,有一句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写在这儿,德文写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也正是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上世纪中叶,美苏争夺核霸主地位,面对西方国家的核恐吓,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开始启动。1960年,经钱三强亲自点将,正在南京大学教书的物理学教授程开甲被调往北京,加入了中国核武器研制的队伍。
程漱玉:因为南京大学郭影秋校长当时就找他,让我父亲到他办公室,去了以后也不说什么,只是说北京有个任务让你去工作,你尽快去,关键是我父亲没有问什么。
记者:什么也没问?
程漱玉:因为对他来说很习以为常了,让我干什么那我就干什么。
程漱玉:没有说,什么都没有说。
记者:那这不问吗?
程漱玉:不问。
记者:那万一要长了,我不愿意行不行,我有五个孩子一个老婆?
程漱玉:那他可能不想这些事儿,这是组织上交给我的事,我是没有价钱好讲的。
程漱玉
因为研制原子弹是"秘密使命",期间不能参加学术会议、不能发表论文、不能随便与人交往,不能与外界保持联系。自此之后,程开甲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了二十多年。在大女儿程漱玉的印象中,那时候的父亲就像谜一样。
记者:这段时间父亲就无声无息了,找不着了,不知道干吗去了?
程漱玉:反正我们只跟北京联系,开始不知道他干吗去了。
记者:那妈妈怎么跟你们说?
程漱玉:她也不会跟我们说,她也不知道。
记者:你们也不会问?
程漱玉:父亲的事历来我们不会问。
记者:那你们家就是一种常态?
程漱玉:对,你问他也不说。
程漱玉后来得知,1968年12月5日负责核武器研制的核心成员郭永怀,携带着一份绝密的试验数据文件,乘坐小型飞机返回北京,即将着陆时不幸失事。也就是这次飞机失事,差点让程开甲成为儿女心中永远的谜。
程漱玉:那年他们在兰州开会,开完会以后,他因为北京有事准备跟郭永怀同机返回。就在这个时候,咱们基地就给他打电话了,说有事必须他回去处理,他就临时改变了,就回去了。这个谜就没有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因为那天郭永怀那个飞机着地以后发生了爆炸,起火,然后郭永怀和警卫员两个人抱在一起,把公文包抱着,没有给烧毁,两个人牺牲了。如果父亲在飞机上不也一样吗,那样的话我们这个谜可能就不会有解开的时候了。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