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王杰班”的铁血故事:有一种青春,叫伤疤

【"王杰班"档案】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装甲步兵6连5班,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生前所在班。1965年7月14日,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王杰舍身扑向炸药包,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同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53年前,英雄王杰舍生忘死扑向炸药包,用生命谱写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壮歌。半个多世纪以来,英雄的名字成为一个时代的强音,立起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作为新时代的王杰传人,"王杰班"的战士如何牢记习主席嘱托,继承老班长遗志?能否与时俱进践行"两不怕"精神?是否能够勇立潮头敢当胜战先锋?

隆冬时节,我们走进"王杰班",采访新时代王杰传人的铁血故事,一股深沉阳刚的"英雄气"扑面而来。

"红色基因渗入骨髓,撑起了忠诚的脊梁"

什么是青春?"王杰班"上等兵周智涵的答案是:伤疤。

入伍一年多,这位来自浙江杭州、年仅19岁的年轻战士全身上下至少多了40余处伤疤,每一处伤疤都有一个令他骄傲的故事。

在不久前的一次比武中,负重近20公斤的周智涵在翻越高台障碍时,左手大拇指被枪身生生撕掉一块皮。但看到成绩那一刻,他顾不得处理伤口,兴奋地跑回宿舍,第一时间将喜讯向王杰老班长"汇报"。

然而去年下连刚来到"王杰班"时,周智涵还对班里的一些传统做法提出过质疑。

"王杰班"有个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传统:每天晚上都要将老班长的被子打开,清晨再整整齐齐叠好。

"这有必要吗?"周智涵觉得,每天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个早已牺牲的人,没必要也没意义。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