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会谈会晤站:古老驿站日益焕发新活力

二连浩特,意为"色彩斑斓的城市",自古就是草原茶叶之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百年马嘶驼铃虽已远去,但是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这个昔日"万里茶道"上的驿站,已经发展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明珠城市,日益焕发出蓬勃的新活力。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二连浩特会谈会晤站,就坐落在公路口岸与铁路口岸的正中位置。登上二连浩特口岸观察哨楼,放眼望去,口岸的繁忙尽收眼底--出入境的货运车辆,在边检通道前排起长龙等待通关;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出入国门景区;二连浩特国门雄伟的"北"字造型横跨铁路双轨。

"改革开放为二连浩特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也为边防会谈会晤工作注入新动力。"旅政委梁彦平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国际环境,边防线上并不平静。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谈会晤工作许多时候都是在紧张的气氛下开展的。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蒙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后,双方经贸合作迅速升温,各地商贾开始云集二连浩特。蒙古国的畜产、矿产从这里输入,我国的粮食、日用品从这里输出。二连浩特这座袖珍之城,逐渐发展成为通商重镇。

改革开放促进了二连浩特口岸边境贸易的繁荣发展,也开辟了"国门外交"的新局面,中蒙两军会谈会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持续推进的会谈会晤工作,也促进了边防管段的安全稳定。

二连浩特会谈会晤站参谋兼翻译王福生告诉记者,中蒙陆路接壤,二连浩特又是交通最为便捷的口岸,因此非法走私、人员偷渡和临边越界事件时有发生。但由于双方通力合作,建立了良好的联巡联检机制,多年来对非法临边人员的管控十分有效,会谈会晤站也因此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