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没有“之父”—简评当下典型宣传的不良风气
- A+
- A-
【文/李忠效】
我是一名海军退休干部,海军专业作家。48年军龄,40年"创龄"。我曾写过很多海军题材作品,也写过核潜艇,如报告文学《水下先锋》等。核潜艇部队刚刚组建时,第一批艇员只有36人,我在《水下先锋》一文中,称他们为"36棵青松",后来媒体都一直沿用这个说法。
记者也好,作家也好,凡是写文章的人,都喜欢归纳总结提炼所写人物的特点,然后贴上各种"标签",如"铁人"、"铁姑娘"、"神童"、"学霸"之类,目的是为了使这个人物形象更生动,留给人们的印象更深。
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我国的新闻界,有个不好的习惯,即不顾事实,不顾历史,不顾国情,胡乱贴标签,胡乱戴高帽,其结果往往影响很坏,既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也损害了典型人物的真实性。
比如,2014年2月11日,"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揭晓,中国核潜艇第二任总设计师黄旭华榜上有名,并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核潜艇工程从1958年第一次立项,到2013年,已经过去了55年,期间有成千上万的技术人员、海军官兵和工人默默地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选出一个代表人物做些宣传,壮国威,壮军威,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莫名其妙地给黄旭华戴一顶"中国核潜艇之父"的桂冠,就有点过分了。
此事在参与核潜艇工程的老一代人员当中引起很坏的影响,甚至涉及到对黄旭华人品的评价。因为我对宣传典型这一套工作程序比较熟悉,我就跟他们解释:"这都是记者惹的祸,主要不是黄旭华的责任。"
有人反驳我:"黄旭华本人也有责任。你可以公开表态:这顶帽子戴错了,不是我的。不表态,起码是默认。"不能说反驳没有道理。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