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中美元首坐下来谈 给出了这样一个信号
- A+
- A-
【采访/观察者网吴立群】
近期,“习特会”引发各界关注。通过对话与协商,中美双方形成了如下共识:
自2019年1月1日起,价值两千亿美元的产品关税保持在10%,暂时不增加到25%。中美双方需要在90天内完成谈判,如果到期无法达成协议的话,10%的关税仍将升至25%。
中国同意将从美国购买大量农业品、能源、工业品和其他产品,以降低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态,购买产品的具体数量尚未决定。
另外,中美双方还表示将就结构性改革展开谈判,涉及领域包括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网络攻击和网络盗窃、服务业和农业。
对于上述协议内容,我们该如何理解?观察者网特邀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为您带来最新解读。
观察者网:这次中美会谈,是在G20会议期间达成的,您觉得为什么会将会谈选择在这样一个场合进行?
金灿荣:因为今年双方能碰面的机会就不多。本来特朗普先生应该来我们亚洲参加APEC和东亚峰会,后来因为他政府内部的原因就不来了,所以两国首脑要见面当下就只有这一个场合比较合适。
另外,现在双方进行直接的双边互访条件还不成熟,只好找多边场合。某种意义上讲,年内进行会晤,G20还就是唯一的机会,当然双方就会抓住它。
观察者网:其实许多人在会前没有想到是这么积极的结果,毕竟G20会前美国的动作很多,包括特朗普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提到将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会议期间美、墨、加还签署了新的贸易协定。特朗普选择坐下来谈,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金灿荣:特朗普是个商人,他以前在商业上做得很成功,为此还出了一本书叫《交易的艺术》。在这本书里面,他就公开讲过,谈判的一大诀窍是让对方摸不清你的底牌。这么一个情况就决定了他会有意识地在谈判前放一些风,讲一些很奇怪的讯号,这次会谈之前我们就看到美国方面发出了很矛盾的信号。特朗普总统本人就是这样,讯号有时候很积极,有时候挺消极。他的助手,经济委员会主任莱特希泽也是这样。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在元首谈判以前,其实大家都不敢预测,但最后出来的结果比我们想象的好一点。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