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准战场”“隐身”靶标,这弹该怎么投

你看,"准战场"的脸一直在改变

--从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靶场之变看我军实战化训练环境构设

■解放军报记者刘建伟特约记者赵雷通讯员陈飞

从靶场到战场的距离,折射部队与打赢的差距

"弹竟没打出去,你说丢人不丢人!"

前不久,航空兵某旅实战化打靶训练,在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所属某场站靶场进行。对于参加了10多年演习的飞行员钟家元来说,这次打靶不同寻常--

以往地上"大白圈式"的土堆靶标消失了;方圆几公里,错落布设的上百个实体靶标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往年靶标老远就能看见,今年咋就不见了?"钟家元没发现目标,不得不带弹铩羽而归。

目睹这一幕,刚刚还挺直腰杆往前冲的几名飞行员,立马将神经绷得紧紧的。因为大家清楚:"如果连靶标都发现不了,弹就没法投出去!"

这个局面的确不乐观。它改变了飞行员对"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的传统认知,也让大家明白了一件事:如今的靶场,再不是那个笑脸相迎的"老房东"了。

"别说打中不容易,就连找到轰炸目标都难上加难。"某部飞行员刘恩东告诉记者,这是"老房东"6年来的第4次"变脸"。

在刘恩东印象中,以前的靶场可不是这副面孔:靶标往往是在地上画个大白圈,中间画个十字或者堆个土堆,基本上一打一个准。不久,"十字靶"换成了"靶布",目标看着也算明显。再后来"靶布"换成了仿真靶标,如今实体靶标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却还是无觅处……

刘恩东明显感觉,靶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仗"也越来越难打了。他告诉记者,靶场包含盐碱地、水泡子、草原、树林等多种地形地貌,可布设飞机、坦克、雷达、车辆等实体靶标百余个。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