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经历恐怖7分钟
- A+
- A-
历经6个多月的飞行,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无人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于26日成功登陆火星。对于"洞察"号而言,着陆阶段经历了"恐怖7分钟",而此前人类航天器登陆火星的成功率不足50%。
"洞察"号是继2012年"好奇"号登陆火星后,首个抵达火星的探测器。"洞察"号于今年5月5日在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开始了超过6个月的太空旅程。
"登陆火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壮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6日报道称,因为"洞察"号的着陆器必须以12度的姿态和每小时12300英里(约合每小时19795公里)的初始速度穿过火星的大气层,而任何的偏差都会使"洞察"号变为一个燃烧的火球。
CNN称,在着陆前的6分45秒,"洞察"号开始接触火星大气层,由于重力不同,此时"洞察"号的加速度将是地球上的12倍。由于整个着陆过程需要约7分钟,而从火星向地球传输无线电信号大约需要8分零7秒,因此在地球科学家发现"洞察"号是否成功降落前,整个着陆过程就已经完成,在火星着陆的全过程中,一切都要靠探测器自主进行。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像其他火星着陆器一样,"洞察"号整个任务分为发射、巡航、进入下降和着陆(EDL)、表面操作等4个阶段,其中风险最大的就是进入下降和着陆阶段,不少火星探测器都是在这一阶段"阵亡"的。CNN也表示,"火星是失败探测器的坟场",各国曾经44次试图登陆火星,但只有18次成功。
庞之浩表示,探测器在火星着陆的技术十分复杂,比如探测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探测器防热措施如何,降落伞、气囊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关重要,必须非常精确。
庞之浩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洞察"号有两大科学任务:一是通过探测火星内部火震活动的规模、频率和地理分布,以及陨石撞击火星表面的频率,来确定目前火星地质构造活动的级别;二是通过调查火星内部结构和活动过程,研究类地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以说是用CT扫描对火星进行'45亿年来的第一次体检'"。
"洞察"号降落火星的模拟图
(责任编辑:刘申 CM031)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