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新体制下,“小机关”如何带好“大部队”

新体制下"小机关"如何带好"大部队"

■王少军张石水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杨磊

打好精准帮建"组合拳",划出基层建设"标准线",培养按纲抓建"明白人"……11月9日,在第76集团军某旅基层情况分析会上,机关依法规范抓建秩序,指导基层提高自建能力的做法,赢得基层干部的普遍认可。

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积极适应改革重组后的新体制,探索建立适应新体制下机关抓建基层的新机制、新方法,形成了机关依法指导、基层按纲抓建、部队有序运转的良好态势。

对症下药,丢掉"大处方"

"外出只给4小时,咋算咋不够。"去年单位移防完毕,驻扎在离旅机关千里之外的侦察营就收到了机关下发的外出管理规定,时间沿用了改革前的4个小时。

盯着这份外出管理规定,下士李维相不免有些苦恼。改革调整后,营队从市区迁到了乡村,进城一趟路上要花很多时间,官兵外出时间实际大幅缩减,4个小时实在不够用。

"外出时间减少倒能接受,怎么连作息时间也'错位'了?"一名连队主官说,他们刚刚移防到大漠戈壁后,机关下发的作息时间和以往一样,但两个地方却有好几个小时的时差,出现了"摸黑起床,白天睡觉"的怪象。不仅如此,有个营区移防地域位于寒区,按说要比其他单位提前换冬装,可迟迟不见机关下发换装通知……

改革调整中,该旅所属官兵从9个单位汇集到一起,合编时所有建制营连调配重组。部队高度分散的现状,给机关抓建基层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面对基层官兵吐槽,不少机关干部感慨,以往机关和部队都在一个营区,如今部队体量增大,营区散落千里,机关指导基层再也不能仅靠一张"大处方"了。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