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1990年看今天的中国 我们有重大发现!
- A+
- A-
我们更应多出几分坚定和自信,而非茫茫然、心慌慌。
1990年7月,商业部长胡平到湖北调研,逛了武汉百货商场。他在柜台前看中一双网眼棕色皮鞋,当场买下穿上,继续考察。次日他返回北京,到家一脱鞋发现,右脚鞋跟已经掉了一块。
1990年前后,假冒伪劣产品已是一个近乎民怨沸腾的话题,现在连部长也身受其害。
在几天后11城市商业局长会议上,胡平提起此事,他严厉批评说:"劣质产品泛滥,太可恶了"。如此戏剧化的素材,敏锐的媒体记者自然不会放过。没过多久,新华社播发题为《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的新闻,把这段轶事变成生动案例,为正如火如荼的假冒伪劣整顿添了一把火。
01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90年前半年的中国,浸没在打击假冒伪劣的讨伐声中。
有关假冒伪劣商品及相关企业的整顿,又是"三年治理整顿"的一个缩影。
这场旨在稳定整体经济秩序的调控,两年前就已启动。
1988年春,有关"物价闯关"的小道消息开始疯传,社会普遍担心物价放开必定上涨,一些地方出现抢购现象。8月19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发"价格闯关"消息,抢购狂潮再也抑制不住,决堤而出。
突如其来的抢购席卷全国,引发银行挤兑和物资紧张。恐慌的人们恨不得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换成任何能买到的东西。加上已有时日的通货膨胀,国家经济秩序一片混乱。
1988年"物价闯关"失利暴露出当时经济社会改革层面的困境,但也只是掀出冰山一角。
改革开放十年成绩显著,但也积攒了不少问题。
1984年开始,中国经济步入1978年以来的第一次经济过热。
到了1988年,物价上涨水平和货币发行量都创下建国以来最高记录。闯关失利和经济过热之下,政策调整势所必然。当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把这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