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演习场看中外军人互动:军舰相遇靠一本册子“调频”

【环球时报记者郭媛丹】站在时间的未来,打开历史的卷轴,中国-东盟在2018年举行的首次海上联合演习究竟会对地区局势产生的影响在当下尚不清晰。但这丝毫无损这场跨越三年时间才最终实现的演习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在东盟成立51年的历程中,选择和中国开创了东盟与单一国家组织联演的首次,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海军之间交流搭建新平台,开辟新渠道。《环球时报》记者无法一一见证使此次联演得以实现的所有重大节点,却得以近距离观察联演的进行,并且寻找到很多"回过头来看"的细节,以及此次联演成功举行的必然。

"安全"--在演习场上读懂这个词

无论经历多少次,无论气氛活泼与否,目之所及是一排排、一列列军姿挺拔的军人,不言而喻的庄重和威严拔地而起,这就是军威。

10月22日上午,阳光明媚,旗帜飘扬。中国-东盟"海上联演-2018"开幕式上,即便是前几分钟还在记者镜头前摆姿势的外国军人,在各国要员入场之后也立刻身板挺直,气宇轩昂。在他们身后不远处就是钢铁巨舰,舰艇是流动的国土。此刻他们齐聚中国湛江某军港,目的只有一个: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军事交流合作,增进友谊与互信。

东盟十国参演官兵参加开幕仪式。

新加坡海军总长柳俊泓在联演开幕式上表示,"东盟组建于1967年,当时我们每个国家实际上都刚成立不久,很多国家刚刚独立。所以东盟是一个大家在当时不稳定的国际社会背景下,采取的一个共同反应和抉择,为了大家能够在一起共同追求和平安全,追求公正和平等的信仰。"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