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备战 聚焦打赢 137米 我与靶标的“非正常”接触

昆仑山腹地,西部战区陆军某旅新修建的实弹射击训练场,一场实弹射击竞赛性考核一触即发。

靶标不规则设置在山坡、谷地,地面高低错落、起伏不定……眼前的一切,令记者心生疑惑:"这样的射击场怎么组织实弹射击?"

"战场本就是这样。"该旅副参谋长白云军告诉记者,以往实弹射击都是在规整平齐的靶场上组织,优秀率很高,但久而久之,官兵就忘了射击地形等实战因素对射击命中率的影响,这样培养出来的射手是比赛型选手,而不是实战型战士。

"这也是高原特殊地形的要求。"旅作训科科长宋训东接过话茬,高低起伏的高原地势对俯仰角射击要求高,如此设置靶标就是让官兵提前适应战场,打好射击基本功。

"叭!"两发红色信号弹同时升空,实弹射击考核正式开始。在体验射击环节,记者也有幸参加了自动步枪实弹射击。

咦?靶标怎么"缩水"了?趴在射击位置上,沿着准星缺口观察靶标,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记者按照习惯姿势据枪瞄准,不自觉地把瞄准点往上抬了抬。射击调整间隙也更大了,以往一次呼吸能完成两次射击,现在平均要两次呼吸才有把握再次扣压扳机。几发子弹打完,成绩竟然连及格线都不到。

"那靶标到底是怎么回事?"记者向作训科参谋马海峰询问得知,不是靶子"缩水"了,而是距离变了,现在射击距离不再固定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确定,此次实弹射击的距离大概是137米。

马海峰介绍,以往实弹射击距离都是勤务人员提前度量,距离均是10的整倍数,以50米,100米,200米最为常见。为了保证训练成绩的优秀率,这个距离往往要经过数次度量一直精准到分米;对射击地线的要求也是同样严格,经过勤务人员的一番加工,其平整程度不亚于水泥地面。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