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怎么了?不和中国一起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了

原标题:《中欧经贸关系究竟何去何从?》

【文/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周小明,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前副代表】

过去的一周,中欧经贸领域大事不断。

24日,英国步美国后尘,颁发了《国家安全与投资白皮书》,强化海外对英投资和收购标准,限制外资收购那些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英国企业,包括先进技术和军民两用等领域。虽然条例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很难不让人们忽视它的矛头所向。

25日,为避免美国对欧盟的进口汽车征收额外关税,欧委会主席容克在同特朗普举行谈判后表示,欧盟愿意从美国购买更多大豆。在中国的反制措施正在使美国豆农感到切肤之痛、美国政府被迫拨款120亿美元施行紧急救助之际,欧盟的这一举动对中国也不无釜底抽薪的嫌疑。

27日,德国政府授权国有银行收购本国电网运营商50赫兹的20%的股份,从而阻止了中国国家电网对该公司的收购。此前,德国政府还启用去年通过的新贸易条例,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烟台台海集团对德国莱菲尔徳公司的收购,引起了在德中资企业对德国歧视性投资壁垒的担忧。

这些接踵而来的消息很让人诧异。人们还记得,7月16日,中欧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欧盟信誓旦旦,要同中方一起"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让一些国人小小激动了一番。

欧盟究竟怎么了?中欧经贸关系究竟何去何从?

(一)

其实,过去一年里,中欧经贸关系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挑战。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在欧盟被普遍视为机遇,如今却越来越多地被看作是挑战。欧盟一些主要成员国对华疑虑加深,戒备中国的声音有时甚嚣尘上。一些欧洲政客甚至呼吁欧盟团结一致共同对付中国,以免被中国分而治之。

与此同时,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对华经贸政策出现转向。欧盟抱怨欧中市场开放不对等,并频繁出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开拓欧州市场。

对华反倾销巧立名目,企图固化歧视性做法

去年,欧盟拒不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款规定的义务,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修改了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法,引入了所谓"市场严格扭曲"的概念和标准。

按照欧盟新的立法,如果欧盟认定某个产品出现"市场严重歪曲"的情形,在计算反倾销幅度时,它就可以不用出口国的成本或价格,而选择第三国的成本。所谓"市场严重歪曲"情形主要有三种:(一)、出口国有关行业有一批受控于国家或受国家指导的公司;(二)、有关公司有"国家存在",使得国家能为追求其政策目标干预价格或成本;(三)、出口国的公共政策向本国企业倾斜。易而显见,欧盟这一立法是为中国量身定制的。"反倾销调查法"出台后,欧盟为实施此法出炉的第一个国别报告就是中国。法律生效后的第一枪也是射向中国。今年春节前,欧盟选取巴西作为参照国,对中国耐腐蚀钢产品裁定反倾销税率。欧盟修订"反倾销调查法",中国企业首当其冲。可以肯定,今后中枪的绝大多数公司将是中国企业。

欧盟不惜严重破坏世贸组织反倾销法律体系,修改"反倾销调查法",意在沿用择取第三国成本的做法,固化对中国企业的歧视,削弱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强化投资审查制度,限制中国对欧企业的并购

在投资领域,随着近年来中国对欧投资的增长,欧盟一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期以来对华投资张开双臂欢迎的态度,转向限制中资对欧盟企业的并购。欧盟一些政客担心,中国的巨额投资将使大量欧洲的宝贵资产落入中国的手中。法国总统马克龙警告,一些欧洲企业对中国的利益诉求过于开放,有时候甚至牺牲欧洲的利益。去年,法国提出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限制外国投资者对"关键行业"并购的提议,受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目前,欧盟正在力推对外资实行更为严格的监控措施,以遏制中资在欧洲的收购热潮。

欧盟这一举措扩大了审查范围,把目前的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领域扩展到基础设施。审查期限也从目前的两个月延长至四个月。在德国,需要审批的并购活动范围更为广泛,囊括能源、供水、交通、机场、火车站、电子支付和电子软件设计等领域。

质疑"16+1"机制,向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发难

中国对东欧国家的投资虽然得到了东道国的热烈欢迎,却受到了来自布鲁塞尔的非议和攻击。一段时间以来,欧盟一些主流媒体指控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夹杂着外交战略,妄称中国企图收买中东欧国家,以分裂欧洲,阻碍欧盟在有争议的政治问题上达成共识,破坏欧盟形成统一的对华政策。

有欧盟官员宣称,中国的投资对欧盟外交政策产生了不当影响。前些年,由于希腊的反对,欧盟在联合国关于中国人权问题提议的努力遭到挫败。匈牙利和希腊的立场也导致欧盟关于海上自由通行的声明未能点名批评中国。欧盟有些人把这两起失败归于中国投资在有关国家造成的影响。他们还认为,"16+1"助长了中东欧国家与布鲁塞尔的对抗,还担心中国的投资可能破坏欧盟有关公共采购的统一政策。

中国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一直致力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刚刚开始,数量上同欧盟对中东欧地区的资金投入相差甚远。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对中东欧16国累计投资仅达90多亿美元。欧盟的结构性基金2014年至2020年对波兰一国就将提供约800亿欧元。因此,卡内基欧洲主任托马斯?维拉瑟克认为,对于中欧来说,欧盟成员国身份才是决定其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一切。

质疑"一带一路"倡议,鼓吹中国威胁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欧盟比较务实。2015年,中欧双方决定"容克计划"同"一带一路"进行对接。近半年来,欧盟的立场正在发生变化。欧洲一些政客担心,"一带一路"的实施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关系的影响力集中到中国。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德国原外交部长加布里尔公开抨击"一带一路"倡议,指责它挑战西方自由世界的国际秩序,向全世界推行一套与西方不同的价值观体系。

欧盟对"一带一路"的消极态度,是它对美国战略的又一次配合。去年年底,欧盟和美日在世贸组织部长会上发表联合声明,发誓要在产能过剩、国有企业及产业政策等领域进行合作,矛头直指中国。今年5月30日,美欧日又共同发表声明,表示要联手同"非市场经济行为"进行斗争。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