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 A+
- A-
秋天,总有着特殊的况味!
10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和华盛顿都已是深秋,中美各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一天,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重要性,应该可以与10月第一天相提并论。新华社一篇长篇侧记的标题就是:历史交汇点上的伟大宣示。
中国的决策者们汇聚京西宾馆,连开了四天会;会后发布的公报,大概有5000余字;粗粗统计了一下,"制度"这个词,在公报中出现了77次。
这次会议的主题词,就是"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定国安邦之根本。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和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张铁,四人合写的一篇侧记,还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个问题,最高领导人"思考了很久"。
什么问题呢?
就是四中全会的议题。
侧记中是这样说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议题,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
高度关注,是因为中国的分量,对中国的期待,也不排除某些人的某种疑虑。
但中国仍在按自己节奏向前,尤其是关系根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设定了三步走目标:
1,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也就是2021年),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2,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这次全会公报,还有一些新的提法。
比如,"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样的说法,应该也是第一次,内涵很丰富,值得仔细体会。
当然,还有人事变动。
递补了两位中央候补委员为中央委员。为什么这两位都姓马?
没猜错的话,中央委员有了空额,就从候补委员中递补。中央候补委员是按选票排序的,得票高的排前面。得到同等票数的,就按姓氏笔划排序,马笔划少,往往就排在最前面。
从历史长河来看,这次四中全会,因为对制度建设的重大贡献,因为对现实指导的重要意义,将载入史册。
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比拼、政治的博弈、军事的较量、人才的争夺,更是制度的竞争。
没有好的制度,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没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成果也有失去的风险。
看到一位朋友的文章中写道: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制度,却往往陷入"否决型体制"不能动弹,改革迟迟难以推动,制度过于讲究制衡而导致僵化。好像一条咬住了自己尾巴的蛇,把身体困住了。
这有太多的教训了。
10月31日,本来还是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英国首相约翰逊甚至发下过誓言:这一天不脱欧,就"死在沟渠里"。但结果,折腾了整整三年,脱欧仍旧没有结果,英国不得不又大选了。大选后,就一定有结果吗?
或许是新的折腾。
这都是国家治理的深刻教训啊。
在太平洋彼岸,10月31日,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应该比击毙"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巴格拉迪来得更加重要,更意味深长。
新华社发自华盛顿的报道:
美国国会众议院10月31日以232票赞成、196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调查程序的决议案。这是众议院首次就这一弹劾调查举行正式投票。投票结果几乎完全依照党派划线,没有共和党众议员对决议案投赞成票,民主党众议员中有两人投了反对票。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主持投票时强调权力制衡的重要性,称这项决议案所制定的规则相比美国历史上有过的弹劾程序"更加公平"。特朗普则在决议案通过后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猎巫"行为。部分共和党国会议员表示,决议案没有改变弹劾调查过程对特朗普"不公平"的本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