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配枪的战士”续写“1号界碑”故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界务员蔡新装在查看"共和国1号碑"。新华社记者王长山摄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块界碑--中缅1号界碑,被称为"共和国1号碑"。

1960年,在中缅双方人员的见证下被立起来后,"1号界碑"就像无言的卫士一样,历经风雨依然挺立在尖高山的山峰上,守护着祖国的边界。

几十年来,一代代的界务员们接力巡边护碑,默默奉献在边疆的崇山峻岭中,像山间的野百合,默默开放,悄然芬芳。

"共和国1号碑"

碑体颜色泛灰,1米多高的碑身上鲜红的"中国""1960""1"等字样十分醒目,立在峰顶的一块平地上,周围是莽莽苍苍的群山。"1号界碑"的模样和周围的环境已深深刻在界务员蔡新装的脑海中。

"界碑神圣而不容侵犯,它守护着我们安宁的生活。"提起自己守护"1号界碑"的工作,37岁的蔡新装面露自豪的神情,目光不自觉地投向边境一线的尖高山。

蔡新装的家在云南省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让他心心念念的"1号界碑"就立在几十公里外的边境线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当地许多景物都发生了改变,但"1号界碑"依旧挺立,威然不改。

记者从腾冲市外事办公室了解到,1960年划定的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界线分为南北两段,"1号界碑"位于猴桥镇海拔3214米的尖高山上,山的周围森林密布,山岭陡峭。腾冲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何菊芳说,"1号界碑"是中缅边界南北两段的共同起点,被称为"共和国1号碑"。

中缅边界腾冲段长约150公里,有12棵界桩和1棵附桩,大多数界桩所在地点人迹罕至,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达。这其中就包括"1号界碑"。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