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上甘岭:一场“打尿”美军的立威之战
- A+
- A-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第15军和第12军一部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以劣势装备挫败敌人大规模进攻的一次著名的山地坚守防御战。为了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双方参战兵力达10万人以上,其持续时间之长,火力之猛烈密集,战斗之紧张激烈,在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美军实施"摊牌行动"
朝鲜战场进入1952年秋季的时候,中朝方面已利用战线上的相对安定,集中力量构筑起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体系,并相应地加强了东、西海岸的防御。同时,志愿军采取了轮换部队作战方针,改善了装备,储存了大量作战物资,部队士气更加高涨。
在完成迎击"联合国军"可能进攻的一切准备后,为了锻炼部队,大量杀伤敌人,加速朝鲜战争的胜利进程,根据中央军委提出的稳扎稳打,打小歼灭战,"零敲牛皮糖"的作战原则,各部队从1952年9月18日开始,在各自的正面上,有选择地对敌营以下要点实施了战术性的反击作战。经过近月的战斗,攻克了敌人前沿战术要点58处,消灭了大量敌人,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
我防线中部的五圣山地区,态势对我极为有利。五圣山是朝鲜中部的制高点,其南面山脚下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下简称537.7北山)为前沿要点,阵地自然向敌方突出,瞰制敌金化以北地区及交通要道,对敌威胁甚大。五圣山以西之西方山、平康川为我中线之要冲,地形开阔,有铁路、公路贯我纵深,是敌北犯必争之地,但斗流峰、西方山、王在峰一线高地地形险要,为平康的天然屏障。该处由志愿军第3兵团15军防守,西邻第38军,东邻第12军。
15军前身是1947年8月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是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部队。该军1951年3月在第3兵团内编成入朝参战,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平(康)金(化)淮(阳)地区防御作战,战斗力在现代化战争的考验下提升很快。当时该军下辖第29师、44师和45师,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在1952年4月,15军接替26军在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的防御。
15军根据当时情况判断,敌人向西方山、平康方向进攻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部署重点放在西方山方向,由军主力第44师及29师87团及配属的7个炮兵营、2个战车连防守。第45师和2个炮兵营部属在五圣山、中贤山一线,另以第29师85团配置于芝村、灵台一线阵地,86团为军预备队。45师主力当时拟于10月18日进攻注字洞南山之南朝鲜军第2师31团1个加强营阵地,以配合全线战术进攻行动,五圣山及其以南597.9高地和537.7北山仅以135团防守。
"联合国军"方面,此时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全线进攻,在胜利无望而又长期消耗的战争中,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被动局面,配合国内大选,决定以军事压力,增强其谈判的地位,准备从正面向我发动有限目的的进攻。
1952年10月时,美第8集团军下辖的第9军部队防守从铁原到金化一带,由西向东依次是南朝鲜军第9师、美军第7师、南朝鲜军第2师,与志愿军第38军和第15军对峙。10月初,美第8集团军向远东指挥部提出由第9军实施"摊牌行动"计划得到批准,意在展开主动反击,避免落入被动,减轻同时期我38军对铁原以北南朝鲜军第9师白马山阵地(即394.8高地)的攻击压力。在目标选择上,考虑到我38军主力已被吸入白马山攻防,15军主力亦集中在西侧,五圣山597.9高地(美方称三角形山)显然空虚。而且,我15军在537.7北山(美方称狙击兵岭)利用冷枪冷炮给予美军以有力杀伤,欲除之而后快并拉平战线。"摊牌行动"原本动用美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个营,以5天时间,伤亡200人的代价乘虚攻取597.9高地和537.7北山。但在实际执行中,投入的兵力远远超出了最先的设想。
在这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甘岭。在残酷战争摧残下,上甘岭早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是作为一个地名出现在地图上。美军发起攻击20多天后,战斗发展到了战役规模,才以这个村名将此战命名为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庄附近,竟打出了一场震惊世界空前惨烈的大战。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