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上海第一仗 毛泽东和粟裕都盯住了吴淞
- A+
- A-
同样的一幅上海战役前夕敌我态势图,当初也应该挂在三野的指挥部里,但那份地图应该更详细,而且应该不只有这一张。
地图上,三野10兵团、9兵团大致以当时的京沪铁路线为界,分别完成集结。部队的前锋,北边进展到到岳王、唯亭一线以东,南边推进到平望、嘉兴一线以东。前线部队和国民党军外围阵地的距离,最近的只有约10公里。
地图上的对峙态势,到5月11日戛然而止。第二天,由28军、29军组成的10兵团第一梯队就将向太仓浏河昆山一带攻击前进,拉开上海战役的序幕。
粟裕:"我对渡江和解放上海是通盘考虑的"
粟裕喜欢研究地图,专注得"似乎要把地图上的所有细节'吸收'进脑子里去",他不仅要看自己当前任务区的地图,还要看友邻部队地区1比20万的地图,以及更大范围的1比50万甚至是全国1比100万的地图。
当我们也把视野稍稍扩大到整个苏浙沪,便可以发现,到5月10日,随着苏州、无锡、常州、杭州解放,京沪线、沪杭线铁路被控制,三野的部队已完成了对上海的战略包围。地图上,红色标注的巨大的钳口,牢牢夹住了上海。
但这并非三野当初预想的最佳选择。
对于攻取上海,粟裕是反复计算过的。自己就说过,"打仗就是算术学"。粟裕的计算,从来就是走一步看两步算三步。淮海战役结束,他就已经在考虑渡江战役和随后攻打上海的部署。"渡江以前就考虑得更多了",粟裕后来对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我对渡江和解放上海是通盘考虑的"。
在电文中,中央军委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即是尽全力保全上海这座当时全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1949年4月上旬,渡江前夕,在泰州白马庙三野指挥部的作战会议上,粟裕曾这样预计,对于像汤恩伯集团这样的国民党嫡系,"应着眼于战斗来解决问题"。但粟裕同时提出,在具体的战斗部署上,要"采取迫敌投降或诱敌离开城区和主要建筑物而歼灭之"。
渡江前三野预估,最理想状况,是国民党军主动寻求在南京、上海之间与解放军展开决战,三野还为此在江阴、武进、无锡三角地带预设了战场;第二种情况,是南京、镇江方向的国民党军向浙赣线和上海分别撤逃,形成第二线防御,三野预想,若战局向这个方向发展,就以主力先解决浙赣线上之敌,随后围攻上海,寻求各个击破;第三种情况,则是国民党军完全陷入混乱,对此三野的预想是,以主力突向吴兴(今湖州)地区,协同渡江中集团围歼南溃之敌,完全孤立上海和杭州。
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在前方指挥作战。资料照片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