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货币战争”:在抗日根据地如何印发钞票
- A+
- A-
抗战期间,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和日伪展开了一场尖锐复杂的"货币战争"。一方面,日伪全面推行伪钞,打击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给根据地的经济带来严重损害;另一方面,各根据地建立银行、发行抗币(根据地发行的货币,也叫"边币")、抵御伪币,努力促使抗币成为根据地的主流货币。
这场金融战一度呈胶着状态,日伪货币在根据地泛滥,抗币能否顺利流通、流向何方?
出于防伪的需要,纸币应属最精细复杂的印刷品之一,然而在物资匮乏的敌后根据地,钞票如何印制、假钞如何杜绝?
新四军各根据地的金融建设得到上海地下党和上海人民的支援,中共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对后来的历史走向有何影响?
8月31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民族救亡与复兴视野下的上海金融业"研讨会上,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马长林围绕这些问题作了题为《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银行事业述论》的报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经授权整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报告现场
建银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中共领导建立抗日根据地后,为适应经济工作的需要开始设立金融机构,并发行货币。
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早在1937年10月就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银行。当时发行的并非正式钞票,而是延安光华商店名义的代价券,1941年2月才正式发行边区银行币(简称边币)。北方的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山东等抗日根据地,也都从1938年起先后成立银行、发行货币。
山东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所发行的纸币
在南方,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也促使中共将建立独立的金融机构提上日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一面在日伪占领区排斥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一面拿法币到解放区和国统区套购物资,使法币进一步贬值,引起物价上涨。根据地经济的动荡,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抗日部队的供给。
1940年,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指导新四军工作时说:"日军和汪伪政权都发行了纸币,在他们的统治区发行,还千方百计吸收我根据地的物资。华中敌后抗战局面打开后,我们也要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钞票,同敌人作经济斗争。"
从这一年开始,先后有6-7家银行在新四军驻防的根据地成立。印钞厂也在艰苦的条件下运转起来,印制和发行抗币,并开展生产贷款等业务。
在全国19块主要的抗日根据地中,先后建立了15家银行,其中有7家在新四军驻防的根据地。表格根据马长林报告整理制作。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