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乃明:明朝时鸟铳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近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庞乃明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做了主题为"明代鸟铳的境外传入"的讲座。不仅有中央民族大学师生的参与,还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专家、北京出版集团等社会各界人士。

主讲人庞乃明教授

明代传入中国的火器主要有三种:鸟铳(arquebus、musket)、佛郎机炮和红夷炮。其中有关佛郎机和红夷炮传入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学界对鸟铳传入的关注较少。"鸟铳",是明代中国对境外传入的欧式火绳枪的通称,又被称为"鸟嘴铳"、"鸟枪"等。火绳枪最早出现在欧洲,经过不断改进,这种火器在欧洲很快流行起来,然后随着欧洲殖民势力东来被带到了东方、带到了中国。

庞教授认为,明代鸟铳自境外传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四个:一、东来欧洲人;二、劫掠东南沿海的日本人;三、东南亚人;四、来华定居的噜密人(奥斯曼土耳其人)。除此之外,朝鲜人也曾将其持有的火绳枪带入中国。但朝鲜火绳枪主要得之于日本和中国,经改良后又传回中国。这一途径与上述四个直接得自其他欧亚国家和地区的途径明显不同,故不在"境外传入"的讨论范围内。

鸟铳制式图


传自东来欧洲人
葡萄牙人是最早与明代中国直接接触的东来欧洲人。在他们驶往东方的海船上,是装备有火绳枪的。他们不断用火绳枪来实现其战略目标,东非沿岸的许多城市,都曾遭到葡萄牙人火绳枪的野蛮攻击。葡萄牙人在占领印度半岛西南的卡里库特时,也曾大量使用过火绳枪。第一任葡萄牙印度总督阿尔梅达(Franeiseo de Almeida)赴任时,他的舰队武器清单中就包括了80支铜鸟枪。第二任印度总督亚伯奎(Alfonso de Albuquerque)在两次攻打马六甲时,也都大量使用了火绳枪。此后,葡萄牙人又在东南亚建立了许多商站,为了保护这些商站,他们进一步把火绳枪带到这些地方。所以,是葡萄牙人最早把欧式火绳枪直接带到东亚来的。
葡萄牙人前往东亚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1517年葡萄牙人第一次造访中国,到达了广州,由广东按察副使接待。为了讨好中国人,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他们将随船的先进火器送给中国。在文献记载中,这批火器以佛郎机为主,并未提及鸟铳。但是正如之前提到的,葡萄牙海船上确带有鸟铳,所以这个时候鸟铳可能已经被中国人发现了,只是文献没有记载而已。葡萄牙人后来因误会与广东水师发生了两次海战,均以战败而终,两艘舰船及船上的火器也都被中国缴获。但文献记载的战利品依旧只有佛郎机,而未记载火绳枪。之所以没有明确记录,或许是由于火绳枪当时还处在初创期,其威力远不如佛郎机,所以没有得到明朝人的重视。
因为与广东发生了矛盾,葡萄牙人被驱逐出广东沿海,无奈之下北上闽浙,又把火绳枪带到了福建、浙江沿海。康熙时期的《平和县志》中有中国人仿制欧式火绳枪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录。此志载: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福建平和县知县谢明德奉命在沿海打击走私船时,在葡萄牙船上见到了火绳枪。他见到后对此十分留意并努力效法仿造,仿制成功后,他甚至用二十把鸟铳平定了盘踞几十年的白叶洞农民武装。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走马溪之战中,明朝军队也缴获了一些葡萄牙鸟铳。待到葡萄牙重回广东,与中国关系平顺之后,火绳枪开始更多地传入中国。
继葡萄牙人之后,西班牙人也将火绳枪带到了东亚地区。相对于葡萄牙,西班牙火绳枪技术发展较快,使用装备的更早。早在16世纪,西班牙就有了欧洲第一支正规的火绳枪部队,算得上使用火绳枪的行家里手了。为西班牙政府效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时候,他的船队就装备有50杆火绳枪。继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后,由黎牙实比(Miguel Lopez de Legazpi)率领的西班牙远征队再次来到菲律宾。1565年,黎牙实比重要伙伴乌达内塔(Andres de Urdaneta)的侄子米兰多拉(Andres de Mirandaola)曾写信给西班牙国王,要求国王增派火绳枪手。可见当时西班牙人对火绳枪的重视。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随着西洋火器的流入,当地土著很快掌握了火绳枪的使用技术并渐渐推广。隆庆开关后,中国沿海居民与吕宋(今菲律宾)交往频繁,两地往来的商旅成为火绳枪传入中国的"邮递员"。
另外,清太宗崇德三年,漠北蒙古喀尔喀部落土谢图汗、车臣汗给清朝方面的贡物中就包含有鸟枪。据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考证,这种鸟铳应为俄罗斯鸟铳。或许,俄罗斯-喀尔喀也是向明季中国传播火绳枪的一条通道。明末中国人在与俄罗斯的交往过程中,因其善于用火绳枪,也曾给俄罗斯人留下善用鸟铳印象。
以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俄罗斯人为主的东来欧洲人是火绳枪境外传入最主要的途径。其他的三个途径,都是在欧洲人将火绳枪带入其地、经过改造后又通过某种环节才传入中国的。
传自日本人
日本的鸟铳同样来自于西方。1542年,三个葡萄牙逃兵偶然间发现了日本,葡萄牙由此开辟了日本市场。因为有贸易,所以葡萄牙的火绳枪传到了日本。日本僧人文之玄昌在其《铁炮记》(日本人称火绳枪为铁炮)中记录了铁炮传入日本的过程。1543年,一艘大船载着一群奇怪的人--最早来到日本的葡萄牙人到了种子岛的一个村子。船上的百余人与亚洲人外观不同、语言不通,双方连沟通都有问题。好在这船人里有一位大明的儒生,使得双方可以通过汉字书写交流。葡萄牙人向村人介绍了随船携带的火绳枪,并当着村人的面进行了演示。日本人见识过这个威力巨大,"银山可摧,铁壁可穿"的器物后非常感兴趣,苦于自己并不会制造,便希望向葡萄牙人学习。葡萄牙人也不吝啬,将制造和使用技术倾囊传授。之后火绳枪迅速地被从种子岛传播到了日本本土,掌握火绳枪技术后的日本又对其进行改良,增大了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葡萄牙火绳枪。
在侵扰中国东南沿海的过程中,倭铳(日本使用的火绳枪)一度成为他们重要的武器之一。明军在抗倭的过程中,曾攻下位于今浙江舟山的倭寇老巢双屿,并俘虏了"番酋"。通过所俘"番酋",中国掌握了鸟铳的制造、使用以及火药的配制技术,在东南沿海积极推广,"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的相关文献中,有不少以鸟铳对抗倭寇的文字。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在双屿活动的除了日本人,也有葡萄牙人和东南亚人。但是因为倭寇是其中的主导力量,"番酋"则更可能指的是日本人。此后,明朝军事当局即以仿制日式火绳枪为主,这大概是中国文献关于鸟铳来自日本一说的由来。
传自东南亚人
鸟铳自东南亚传入的渠道往往会被忽视,但它其实是很重要的传播途径。正如之前所言,葡萄牙人最早将火绳枪带到东方,并成为他们在东南亚进行贸易与殖民的利器。对于东南亚人而言,相较于自己的箭弩、长矛和匕首等武器,火绳枪过于先进,他们对这种火器一度十分恐惧。"经历最初的惊恐不安之后,主要的东南亚国家都迅速行动起来,购买、雇用、缴获或学习了新型的技术和武器",掌握了火绳枪的制造与使用。其中缅甸、安南(今越南)走在了最前面。
以缅甸为例,在德彬瑞体(即莽瑞体,1531-1551年在位)和勃印囊(即莽应龙,1551-1581年在位)统治时期,他们率先使用由葡萄牙人(还有一些穆斯林)引进的火枪火炮,效果显著。勃印囊"在战争中经常使用8万支火绳枪,而且这个数目与日俱增。由于每天都奉国王之命练习射击,他们熟能生巧,个个都成了神枪手。"说明他们对于火绳枪的使用已经非常的得心应手了。《西南夷风土记》记载,缅人战斗,"每以鸟铳当前,牌次之,枪又次之,象继枪后。"将鸟铳放在最前面一排,就是为了利用中国人害怕鸟铳威力的心理,震慑中国人。缅甸人对于鸟铳的倚重可见一斑。

(明)毕懋康《军器图说》中的"轮流放铳"图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