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忘记 日本“军票”背后的一段索赔历史

香港中文大学日前收到一批捐赠--二战时日本在香港发行的"军票"及对日索赔材料。捐赠者、日本独立记者兼历史学家和仁廉夫希望这有助年轻一代了解相关历史。

二战结束,日军发行、作为战时流通货币的"军票"作废,令不少港人的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二战期间,日军在各个侵占地发行"军票"取代当地货币,借机大肆搜刮百姓财产,用以购买军事物资。当时港人也被强制将港币兑换成"军票",虽然每一张军票上均印有可兑换为日元的字句,但港人在战争过后从未成功兑换。

为争取赔偿,曾有17名港人组成代表,为大约3000名港人向日方索赔,并经历了近十年的漫长诉讼。近日香港中文大学获赠的资料,就是有关这场"军票"诉讼的文件和证物。

今年63岁的和仁廉夫,于上世纪90年代与义务律师和学者等组成香港"军票"补偿促进会,协助上述17名港人代表控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方赔偿港人被迫兑换"军票"而造成的损失。

和仁廉夫说,当时日本越来越多学者研究不同国家的人,特别是中国人在战争中被日军侵害的历史,作为历史教师的他认为需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于是促成了协助受害港人向日方索赔的这场官司。

索赔官司在1993年揭开序幕,长达八年的诉讼于2001年被日本最高法院驳回,法院判决港人"遭受战争损害,但不获赔偿"。

"虽然这场官司败诉,受害者得不到赔偿,但它让更多人了解二战时期港人因兑换'军票'而遭受损失的事件。"和仁廉夫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尽管港人索赔失败,但在历史层面上他们却取得胜利。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