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仲麟:从边士御寒冬衣就能看出明朝有多“败絮其中”
- A+
- A-
众所皆知,明帝国北部边塞气候寒冷。明中叶,周金曾说:边镇之寒,辽东第一,大同次之,"真有堕指裂肤之惨"。苏祐《逌旃璅言》则提到:"大同地极高寒,秋月恒雨雪,冬月唾至地已成冰。"
有时七、八月就已下大雪,如正统八年(1443)七月,大同官军巡警至沙沟,风雪骤至,裂肤、断指者二百余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宣府巡抚孙锦奏言:"摆边军士,穷日夜防守,方秋八月,士已有僵尸雪中者。"万历十六年(1588)八月,宁夏大雪,雪深达尺余,军士多有冻伤者。孟冬的边区,若遇上暴风雪,面对的可能就是潘元凯《贺兰山九歌》所描述的景况:"十月严寒雪花堕,空中片片如掌大。"而且,孟夏仍可能降下大雪,如成化十三年(1477)四月,辽东开原大风、雨雪,天气大寒,牲畜多冻死。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二十二日,固原镇大雪,冻死牧场的营马骡驼共一千九百九十九头。以上例子虽系极端气候,但墩军同样经历,甚至殒命于其中。
贺兰山脉
明初至成化年间
由于边地气候远较内地恶劣,而墩军守瞭又多在旷野,秋冬至春季霜雪风寒,值勤特别辛苦。因此,自洪武以降,守瞭军士除冬衣布花和胖袄、裤鞋之外,特别拨给皮袄、狐帽御寒(非一般士兵所能有)。但使用年久,多半破败不堪。洪熙元年(1425)闰七月,征西将军参将保定伯梁铭上奏:"宁夏等卫缘边守瞭旗军,旧给皮袄、皮帽,年久破坏,请再给。"明宣宗谕命行在工部尚书吴中:"境边苦寒,守备军士昼夜劳苦,速令陕西都司、布政司制造给付,不可后时。其长安岭等处守瞭官军,尔工部亦制造给之。"但工部并未拨给长安岭墩军,故至九月间,守长安岭指挥阎贵等奏请赐给守关军士皮裘、狐帽。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