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创立汽车工业的尝试
- A+
- A-
作为一种特殊的装备,汽车具有经济与军事上的双重价值,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对此已多有认识,并开始尝试自己制造汽车。由于汽车是一种具有复杂技术的机械产品,生产汽车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而当时中国装备工业的一般发展水平尚且不高,技术与资本均极稀缺,故制造汽车的重任主要由政府承担。1928年,奉系军阀的民生工厂开始试制汽车,张学良拨款80万元,聘请了美国工程师,1931年成功地组装了民生牌汽车,这是中国自主制造汽车的开端。
不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方政府制造汽车的努力被日人入侵打断,培植汽车工业的重任,此后主要由作为中央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承担。战前,国民政府制订过多个培育汽车工业的计划。这些计划中,由技术官僚曾养甫提议创立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时间较早,亦最为成功。
曾养甫为广东人,1923年赴美留学,归国后踏上仕途,20世纪30年代初任浙江省建设厅长,对交通建设贡献尤多。据中国汽车制造公司1945年的宣传稿所述,曾养甫提议创办该公司是因为感到中国单纯依靠进口汽车,不仅花费巨大,而且"一旦海疆有故,且恐因无法入口,交通上发生严重问题",故希望"筹设大规模汽车制造事业"以"未雨绸缪"。这表明曾养甫创办汽车制造公司的提议,具有经济与军事上的双重考虑。不过,曾氏背后尚有更高层的国家意志。在写给陈绍宽的函稿中,曾养甫称:"1935年间弟奉委座命以商业化方式创办汽车事业,于次年组织成立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这显示出曾养甫是在蒋介石支持下投身于汽车工业的。
实际上,早在1934年以前,国民政府就打算用商业化方式培育汽车工业,并由交通部组织军事交通考察团赴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考察。因此,从一开始,创立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的计划就具有军事色彩,因而由蒋介石主导。进一步说,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公司采取了"商业化"的形式,其本质则是国家意志对产业的介入,是国民政府工业备战的一部分。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