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场上的国军主力 为什么败给了猪肉炖粉条

1948年12月16日起,在河南省一个小小的村落陈官庄,上演了世界战争史上极其罕见的一幕:进攻方华野大军摆开了猪肉炖粉条子阵,对被围的国军杜邱李兵团残部开展了送饭攻势。国军闻香而动,非常配合地在20天内携枪起义一万四千多人,平均每天七百多人闻着猪肉炖粉条的香气跑到对面阵地上,把枪一扔就闷头开吃。

虽说此时的国军几大兵团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空军空投的粮食还扔得不怎么准,很多直接成了援共。陈官庄这块三个兵团的国军弟兄,尉官以下可能有很久都没看见荤腥了。

不过,即使是在国军平常补给正常的时候,三斤猪肉的价值,也已经超过了国军一个准尉一个月的军饷。

要领略这锅猪肉炖粉条"大杀器"般的魅力,我们还需细数国军的几大"光荣传统":

国军传统第一:光靠工资活不长

事情要从国军的工资说起。按理说,从1932年开始,国军弟兄们为了抗战,所有人的薪俸都打了三折,这么多年苦难都熬过来了,怎么也得给涨涨工资不是。

国防部也确实这么做了。无奈,国防部加工资的速度,实在是跟不上蒋公他老婆家印钞票的速度。1931年国军上将薪水800元,到了1947年6月,国军上将的薪水已经提升到了50万元,涨了625倍。

然而物价此时已经涨了一万多倍。折算一下上将手里这点钱能买的东西不如1931年的6%。不同级别的军官缩水比例不一样,但是钱到手里基本等于原来的四折以下。

国军弟兄们的工资具体惨成啥样了呢?

就在淮海战役末期,49年2月有一批伤病员给联勤总部写信反映:

"以6个准尉来说,元月份薪俸800多元(金圆券),到2月份才领到。现在理发一次200元,洗单衣一套100元,每月至少理2次发,洗4次衣,计共需800元……剩下几十元,不够洗一次澡的。虽然一人每次副食费40元,但每天的蔬菜,柴火,食盐3者不可缺一,除开支以外,所余者能购几钱油。猪肉要300多元一斤,哪里还有钱去买呢?我们简直是过着苦中再苦的生活了。"

后来国军南京司令部自己调查也承认:"查目前士兵待遇太低,即最低生活亦不能维持,例如二等兵月饷只能寄一封航空平信。"

1947年6月,国军一个连的办公费规定3.28万元,而在鲁南一斤灯油就9600元。办公费只够买3.4斤豆油,一个连连一两盏油灯都没法点足一个月。

哪怕不算挪用贪污,几个准尉除了洗洗涮涮之外也不剩什么钱了,连贪污办公费都凑不齐打牙祭的钱。

陈官庄有一个好,大家饿肚子一起平等。这一堆国军将领也是扎堆到华野司令部才吃了一顿饱饭。

国军传统第二:米面成仓漂没光

吃肉这事基本上是没戏了,别忙,就算是打算吃米吃面,能不能吃饱这事也悬。

按理说抗战之后,国军第一次有了无穷尽的美援粮食,又在美军指点下,有了相对正规的后勤系统,两件快乐的事情重合在一起,可是为什么还能搞得吃不饱饭呢?

抱歉,对于国军来说,有的事情虽已大不一样,但许多传统依然故往。即使国军筹集的军粮绝对超出需求,但是一到分发补给调度过程,就不要指望他们能有什么看上去正常的操作。

原本在1945年9月3日,借着胜利日,国府已经宣布:"曾经陷敌各省,豁免本年度田赋一年,后方各省,明年度亦与豁免。"

到实际情况,接收大员一到,跟着的就是征购军粮,发动献金献粮。后方各省到1946年不但没豁免征粮,"田赋依旧征实征借,且赋额极高……较战前赋额增加四倍以上,且超过战时负担。"

别的事情上大可以质疑国府做得到做不到,但是在横征暴敛这事上绝对不需要对国府有任何质疑。

46-47年国府以军粮征购名义实际征收米麦5500万石,约330万吨。这还不算美援粮食和抗战囤积结余、联合国救济粮食的挪用,和向美国和加拿大的正式购买的粮食。

此时国府部队已整编完成,军警宪特吃军粮的人加在一起515万左右,平均每个人一天能分三斤多粮食,打着滚都吃不完。

且慢,到国军这里你以为征收到的粮食就能分给你吗?

1947年,联勤总部计划为515万人总共本年度补给粮食为149.8万吨,这莫名其妙就少了一半多啊。

不过也没关系,折算下来平均每人每日1.6斤,折合25.5两,也算够用了。而对面解放军这个时候连每人22两都吃不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更是差点断粮。

但是到了实际规划八个补给区分区规划补给的时候,还会出现新问题。

图片来源:《中国国民革命军后勤简史》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