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嗑药史:私人医生笔记揭秘 希特勒和士兵集体沉迷于毒品

纳粹德国,从希特勒到普通民众,从军队高层到普通士兵,大多存在滥用毒品的情况。纳粹的意识形态战,实际上就是毒品战。

希特勒参加游行。图片|视觉中国

2004年的一天,德国小说家诺曼·奥勒(Norman Ohler)在柏林遇见了一位老友。老友告诉奥勒一桩奇事:自己从位于东德的公寓衣柜里,偶然翻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药品"柏飞丁"(Pervitin)。包装显示,其主要成分包括甲基苯丙胺,即"冰毒"。

出于好奇,老友吃下了三片"古老"的柏飞丁。服下第一片后,整个人异常清醒;服下第二片后,他心情极好,不由自主地想演奏音乐、唱歌;第三片下肚,他意识到,自己吃下的,的确是一剂非常强效的毒品。

这会不会说明,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类似于甲基苯丙胺这类的强效毒品并不少见呢?奥勒回忆起成长过程中,爷爷对于纳粹和希特勒的极力推崇:"那时候所有的事情都顺利,一切都非常干净、利落,人人都一心劳作,保持亢奋。"在一片致幻的药片和一个狂热、非理性的政权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关系呢?

希特勒宣称,"那些在德国边境居住的3,500,00居民也将受到政府保护"。苏丹坦镇的捷克居民听到此消息后欢呼。图片|视觉中国

这件事改变了奥勒的写作轨迹--他决定放下小说写作计划,选择不擅长的非虚构,"仿佛纵身跃入一池冷水,或只身闯入一片陌生的山林"。对于这一主题而言,历史的真实,比小说的想象重要得多。

五年时间里,奥勒穿行于各大档案馆,比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德国军事档案馆、德国达豪集中营档案馆、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档案馆、德国科布伦茨的联邦档案馆、德国柏林档案馆、德国军事私人档案馆。他埋首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之中,用一柄放大镜"像个侦探一样"找寻解锁谜题的密码。

置身德国科布伦茨联邦档案馆时,奥勒一遍遍地翻看一本日程本。它来自特奥多尔·莫雷尔(Theodor Morell),希特勒的御用私人医生,而所有笔迹难辨的记录和标注,都指向同一个人--"病人A"。

与病人形影不离的私人医生莫雷尔(希特勒左后侧)。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