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茧自缚:国民党炮兵是如何在东北走向毁灭的

七十年前,于1948年9月起,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对国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一鼓作气歼灭了蒋介石麾下残存的主力部队,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提到决战开端的辽沈战役,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比如独95师的方阵平推,比如"准备一桌菜,却来了两桌客人,这顿饭怎么吃。"

不过,其中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在锦州城下的重炮齐鸣。

锦州城外的东北解放军榴弹炮阵地

但实际上,即使是财大气粗的东野,即使到了辽沈战役期间其炮兵部队的实力,比起当面的国军而言,也算不上占据优势。

而如果算上在东北整个三年的力量对比,国军的炮兵更是一直占据着全面优势。只不过,战争是由人决定的,雄厚的炮兵力量落在国军手里没能成为"战争之神",反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雄心勃勃赴东北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了争夺东北这块沃土,国共两党均派出了大量部队进入东北,与缺少武器的解放军不同,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都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部队。

最初入关三个军,为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新编第六军,都是全美械军或者半美械军,经过美军教官的精心训练。

每个军直属一个装备美制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12门的炮兵营,下属各师装备一个美制M1A1型75毫米驮载榴弹炮(国内不叫榴弹炮,叫美国山炮)12门的炮兵营,前者最大射程11160米,后者最大射程8642米,可谓是火力强劲。

相对于拥有强大炮兵的国民党军,解放军这里就逊色的多了,最初出关的部队没有山野榴炮,只有一些根据地兵工厂自制和抗日战争时期缴获日军的迫击炮,等到缴械了部分日伪军的武器后,才得以装备上山野炮,但是日制火炮样式陈旧,性能一般,无法与美式武器相比。

此外国民党军还有解放军无法比拟的后勤优势,此时租借法案物资大量输入中国,各种武器弹药均不缺乏,各个军师还有许多汽车,可以运载大量的弹药军械,远远超过只有畜力输送的解放军部队。正是在这武器和后勤上的巨大优势,使得国民党军在在最初阶段有恃无恐的疯狂进攻。

国民党军装备的美造105毫米榴弹炮

没有美军的命,倒染上了美军的病

1946年3月,国民党军对东北继续增兵,新编第一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一军等部队相继调入,国民党军在东北的炮兵部队,实力越发壮大。

以新编第一军为例,该军内编制五个炮兵营,一共有山炮榴弹炮60门。仅其一个军的火炮数量,就抵得上当时东北解放军的大半家当。但所谓物极必反,在东北国民党军炮兵数量极度膨胀之时,一个致命的问题也悄然传播开来。

新编第一军是驻印军,这是当年远征军失败后部分部队进入印度整训而成的,和其他国民党军相比,由于接受的是全套美式训练,因此战斗力要高于只是换装成美械的其他国民党军部队,但在印度受训,既学会了美军的火力战法,也学会了美军的财大气粗。简而言之,就是浪费弹药。但美军有强大工业支撑,军械弹药均能自给,火力再猛,也承受的住。但是国民党治下的中国工业水平低下,连枪械子弹都难以自给,炮弹几乎全部依靠外援,哪里受得了美军这样的打法?

1946年5月,经过一个月苦战后,解放军部队撤出四平,这就是第二次四平战役,此战一度被鼓吹为是空前的大胜利,但是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靠着火海战术把解放军逼走的。

按照国民党军编纂的四平会战战斗详报记录,此一战国军就消耗了1461万发子弹和21万6937发炮弹,而解放军方面也不过是消耗了子弹三四百万,各种炮弹数万发而已。

而在国军兵力火力全面占优的情况下,这一场"大胜利"国军的伤亡还要高于解放军,这几倍的弹药消耗不知道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如此低效的狂轰滥炸显然不是旧中国所能承受的,同年12月,蒋介石电告杜聿明,要求在东北的美械部队不得浪费弹药:

沈阳杜长官,东北部队对于美械弹药应设法节约不得浪费,希特别注意。

可见,东北国军滥用弹药的事情已经惊动了蒋委员长了,虽然此后消耗弹药有所收敛,但是国军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依然不重视火力组织和准确杀伤,只是一味的堆砌弹药量。

而解放军这里,则是通过革新技战术,研究出了一套"近战接近射击为主,远战间接射击为辅"的打法,以快而准的炮击,给于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第一是"快"我抵近射击,打了九发炮弹,敌人炮火才开始对我试射。第二是"准"往往百发百中或经过一二发试射,便开始效力射,四平作战,我抵近射击打了九发炮弹,敌人才开始试射,敌人试射七发方命中,此时我已打了十六七发,任务已经完成了,故敌人炮火制不了我们,我们炮兵很"猛",敌人很害怕我们的炮。

东北解放军的炮兵部队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