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的首都阅兵和抗战胜利庆典

1946年10月10日中午时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上空出现了接连不断的"白花"。这些连成一线的"白花"分成数条徐徐"飘落",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首都市民纷纷眺望着晴朗的天空,一边欣赏着,一边赞叹着,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能够欣赏到伞兵的空降表演。但对许多市民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够看到一次阅兵,一次已经有15年都没有举办过的首都阅兵式。


1931年国庆阅兵

首都阅兵

阅兵,由检阅式和分列式组成。它是国家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一种仪式。通常在重要节日、迎送国宾等情况下举行,以示庆祝、致敬之意,同时也展现国防力量的建设成就,起到振奋军威、鼓舞士气的作用。

那么,国民政府的首都阅兵是怎么进行的呢?

查阅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国民政府在南京定都到撤往台湾的22年间,一共举办过8次首都阅兵。分别是1927年4月定都南京阅兵、1927年7月北伐一周年阅兵、1928年10月双十阅兵、1929年1月元旦阅兵、1929年10月双十阅兵、1931年1月元旦阅兵、1931年5月国民会议阅兵和1931年10月双十阅兵。1927年举办的两次阅兵由于并不正规(第一次形同游行、第二次是会议结束后的简化校阅),所以在国民政府的官方说法中,1928年10月的双十阅兵被认为是第一次正式阅兵。

鉴于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简陋,又不具备重工业的生产能力,所以参阅部队以步兵为主,辅以小规模的骑、炮、工等兵种。现在阅兵,一般都是提前半年确定受阅部队并进行操练,而国民政府则是在阅兵的前一天,才正式任命阅兵指挥官和阅兵参谋长,设立阅兵指挥部,并确定参阅部队。参阅部队包括就近调集的野战部队和临时编组的暂编部队两种。阅兵无固定场所(前两次在小营、此后都在飞机场),在提前一天确定检阅地点后派遣专员搭建阅兵台和观礼台,并由首都宪兵负责警戒工作。

阅兵台居阅兵场地正中,台上正中悬国旗、党旗和总理遗像、遗嘱,两旁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联,台之四周悬红绿花。历次阅兵的观礼台数量不一,如初期不专设台,观礼座位置于阅兵台的左右两侧。之后的历次阅兵,根据需要设有3到5座不等。阅兵场两旁各搭彩色牌楼一座,上嵌"民国××年元旦(国庆)日阅兵典礼"字样,场之正中,竖木杆一根,上悬国旗一幅。

1929年元旦阅兵

参加阅兵观礼的有国民政府中央各委员、各主要机关负责人、各国使节,以及社会团体代表。在这些人中,除了军事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外,其余参阅人员都需持证入场,这个证件叫做"阅兵证"。"阅兵证"分为四种,其中政府中央部委人员持淡青色证件(特别证),并配带红色纸质圆证;各国代表持大红色证件,其余外宾持淡红色证件,普通观礼者持黄色证件。

根据规定,阅兵式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乘坐专车入场、军乐连奏乐开始。专车驶至阅兵台,身着军礼服的蒋介石携夫人登台,并与等候在台上的重要军政人员和外宾逐一握手。在稍事休息后,司仪官高叫"肃立",全体立正唱党歌(后改为国歌),向国旗、党旗和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蒋介石随后恭颂总理遗嘱。

事毕,阅兵指挥官骑马行至阅兵台前,大声高呼"请主席阅兵",随后转身向受阅部队发"立正"号令。接着,蒋介石与选定军政高官陆续下台换乘马匹,由掌旗官(历次阅兵始终由侍卫长王世和担任)高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旗(后改为"陆海空军总司令"旗)在前引导。阅兵的第一阶段--"检阅式"开始。

接受检阅的部队根据兵种分列,按照步、炮、骑、工的兵种顺序从左至右。其中军乐连作为先导,离阅兵指挥官16步,受阅旅长距军乐连10步,团长距旅长8步,团旗距团长4步,营长距团旗4步,连长距营长4步。全营成方队,营与营距15步,团与团距21步,炮兵营距步兵旅30步,成营并列纵队,骑兵团距炮兵营30步,成并列纵队。各部队幕僚均在所属主官之后,步兵团如附机枪连时,与本团第3营距15步,成连纵队。

蒋介石在抵近第一个受阅的步兵方阵约6步的距离时,站立于前的队列主官高喊"敬礼"(骑兵军官喊"举刀")的口令,该受阅部队的军乐随即响起,受阅官兵随即陆续高呼"国民政府万岁"、"中国国民党万岁"、"中华民国万岁"的口号。第一阶段一般历时20到30分钟结束,蒋介石随后带领跟随的文武官员返回阅兵台,并站于台口。阅兵的第二阶段--"分列式"随即开始。

元旦阅兵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