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吃饭、教育:沦陷区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 A+
- A-
"去北京!去北京!"就像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疯狂地叫喊着"去满洲!去满洲!"一样,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人掀起了前往北京的高潮。到1939年3月末,北京的日本警察署登记的申请来京日本人是一万二千余户、三万余人。比事变前骤增七倍半,比前一个月增加一千一百余人,以每天五十八人的速度增加着。再加上没有申报的,实际寓京日本人要超过四万。3月底,媒体估计年内在京日本人能达到七万。这是《北支》杂志1939年6月"信鸽"栏目提供的数据。而到了1941年,寓京日本人已达十万之众。
《北支》是一份摄影杂志,创刊于1939年6月,终刊于1943年8月。主编加藤新吉(1896-1954)生于福冈县三奈木村(今朝仓市),是众议院议员加藤新次郎的长子,1920年6月从明治大学毕业后,进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因成绩卓著,加藤在1929年被社长派往赴欧美留学。留学期间,加藤走访了苏联、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等欧美重要国家,在学习了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思想、教育、宗教等,他对日本和中国有了新的认知。结束留学后,安藤返回满铁。1939年离开满铁,入职华北交通株式会社,随即开始编纂《北支》。加藤被称为"读书家",北京的家中藏书丰富,是文化人的沙龙,日本发起民艺运动的思想家、宗教哲学家柳宗悦(1889-1961)和日本民俗学家折扣信夫(1887-1953)在日本侵华期间来到北京,就住在加藤的家中。加藤周围聚拢了众多中日知识人,《北支》上不少摄影作品出自他本人,他还在该杂志上连载了《可园杂记》等系列随笔。往前追溯,作为满铁弘报的负责人,他对《满洲画报》(『満洲グラフ』)(1933-1944)的刊行同样有重要作用。在更早的1920年代,他就拍摄过云冈石窟、居庸关等地,这些都成为后世中国学界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可以说,研究近代日本的文化殖民史,加藤新吉不应该被忽略。
住房问题
加藤新吉在他的《可园杂记三》中说,"七七事变"之前,日本人在北京的居住区域在东城的一小块,即以东单牌楼为中心的一小块区域,那时居住在北京的日本人有八百人,而在此之前,日本人在北京最多的时候有三千人。到了1939年,北京市内到处可以见到日本人的身影。
突然涌入的日本人首先面临的是住房问题。华北各地的住宅原本就紧张,中国的住房结构也让日本人无法适应。当时的日本媒体抱怨,不断上涨的中国人的房租让日本人难以承受,还说不少中国人租房时耍心机想大捞一笔。在日本人掌权的占领区,很难想象中国人还敢跟他们讨价还价,甚至大捞一笔!无论如何,日本官方迅速设立了经济警察制,展开对"乱"涨房租的中国人的调查,并科以严罚,同时设立了日本人土地建筑公司。此外,日方决定延缓其他对华输出物资,首先解决建筑物资。
在通过种种手段获得房子之后,日本人就开始对它进行改造。把中国住宅改成六叠或三叠的日式住宅,所花费用高达惊人的五六十圆(可以买近200斤猪肉)。在墙壁上开窗户,装上障子,即用木框糊纸的拉窗,把中国人喜欢的朱门涂成日本人喜欢的颜色。
本来是中国人的公寓,随着日本人的涌入,这所公寓也出现了日本人的门牌,所配文字显示日本人以每天三十人的速度涌入北京,与前文官方统计稍有差别。
饮水是大问题。本来那时北京下水道的水质还是不错的,不过井水里的石灰粉很多,还会掺杂有肥皂水,所以井水可以洗澡,但无法饮用。日本人通常买水喝。胡同里卖的水是二十钱一桶。
用井水洗澡。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