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成就的传奇:葡萄牙在西非的航海探险

法西斯竖起的纪念碑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发现者纪念碑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有一座船形的宏伟石碑,正式落成于1960年,纪念有"航海家"之称的15世纪葡萄牙王子恩里克逝世500周年。沿着石碑两侧的船舷有人体雕塑,伫立船首的正是备受通俗读物称颂的恩里克,身后跟随着32位其他为航海探险立过大功的人物。去葡萄牙的游客,一定会听人提起里斯本这座名为"发现者纪念碑"的标志性建筑。

旅游手册却多半不会提到1960年的葡萄牙仍然是法西斯当政。一战结束时,欧洲的封建贵族退出政治舞台,许多国家尝试民主共和,却无法应付党派对立与经济危机带来的动荡。到二战爆发前夕,民主实验多半以失败告终,葡萄牙与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东欧许多国家一样,落入法西斯统治。这些政权又大多在二战之中被推翻,只有在伊比里亚半岛上未直接卷入二战的葡、西两国,法西斯政权得以延长至战后,冷战时期成为美国的盟友。

战后的葡、西还与英、法一样,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海外殖民地的难题。经过两次大战,大量轻重军械扩散到世界各地,被殖民的亚非国家已经有受过现代战争洗礼的民族武装,局面早已不是十九世纪末那样,挥舞大刀、土枪对付西方人的大炮、机关枪。欧洲国家虽然在装备与组织上仍然占着巨大的优势,但是以武力围剿争取独立的游击队却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法西斯统治下的葡萄牙,维护殖民地最为坚定,建造发现者纪念碑,追溯海外殖民漫长的历史,为的是唤醒拥有帝国的荣耀感,给当局的政策鼓劲。只是,曾经作为殖民先锋的葡萄牙早已失去当年的荣耀,沦为欧洲最为落后的地区:政治上反动,外交上孤立,经济停滞不前,工业化迟迟未能展开,以其国力难以承担维护殖民地的代价。到1974年,不愿再为殖民地流血的葡萄牙青年军官发动政变,终于推翻长达41年的法西斯统治,海外殖民地相继宣告独立。发现者纪念碑的意义不在,时至今日成为不明就理的游客玩自拍的热门景点。

当然,石碑的来历并不能否定十五世纪葡萄牙航海探险的意义,它的确是历史上的一道传奇: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国,不但打开欧亚之间的直接贸易,还促成美洲的发现,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近些年的中国,甚至时常有人将此当成开拓精神的典范,从中寻找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但是如果说航海探险是一个里程碑,其背后却还是有一段凡人的历史,基于当时当地的实际考虑,有着相应的风险与利益算计。十五世纪扬帆远航的葡萄牙人,却并不清楚其后的历史影响。

葡萄牙的位置

欧洲的南部有三条伸入地中海的半岛,从东至西依次是希腊、意大利与伊比利亚。东边的希腊在历史上多半不属于西方的范围,到十五世纪更是落入穆斯林统治之下,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中海东部地区,香料与丝绸之路的终点。中间的意大利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东方的香料进入欧洲基本上都要经过意大利航船的转运。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的经济基础,正是香料转手贸易赚得的财富。西边的伊比里亚却离中东太远,而葡萄牙更是面向大西洋,只有运货前往北欧的意大利商船从那里经过。

十五世纪中期伊比里亚半岛的格局

伊比里亚半岛上多山,15世纪分裂成几个势力范围。北边三国卡斯提尔,阿拉贡与葡萄牙都是天主教地区,三者之间的王室既有婚姻往来,也时常为领土与王位的继承打打闹闹。15世纪下半叶,卡斯提尔与阿拉贡通过联姻变成西班牙,而葡萄牙则是偏居一隅。在卡斯提尔南边还有一个格拉纳达,是穆斯林留在半岛上的残余势力,1492年才被西班牙征服。

半岛的南边其实还有一个面积是欧洲三倍的非洲大陆,历史上却多半是将欧洲人挡在地中海以北的巨大障碍。非洲北端有一个连贯东西,面积达到920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大沙漠,快赶上中国的国土范围。大沙漠北部的人口基本分布在两个地区,有海洋气流湿润的北非沿岸,与靠尼罗河浇灌的埃及。论外表特征北非人与欧洲人相似,历史上曾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七世纪穆斯林兴起将东罗马肢解,北非成为信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的地区。大沙漠以南才是我们通常概念之中的黑非洲,拥有广大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域。大沙漠的阻隔使黑非洲与北非之间风土、人种很不一样。有大沙漠与穆斯林的双重阻挡,中世纪欧洲对黑非洲的了解很少,形成一堆错误的概念,以为非洲在赤道以北,非洲与印度相连,还以为尼罗河的发源地在亚洲。

在地中海与伊比里亚半岛上没有多少角色的葡萄牙,正是在对过的非洲找到舞台,其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非洲西海岸。撒哈拉的大西洋沿岸不但没有降雨,甚至都没有多少湿气,人烟稀少。从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船只自古就有,却基本上都是转北走向欧洲,很少有人往南走。

占领休达带来的问题

葡萄牙将目光投向非洲始于1415年对北非港口休达的奇袭得手。策划袭击的葡王若昂一世,原本是没有王位继承权的私生子。他的同父异母兄长斐迪南得到王位之后,却没活到四十岁,去世时将王位传给女儿。只是若昂的这位侄女当时已经嫁入卡斯提尔王室,不少葡国贵族将她当外人,转而支持私生王子若昂起兵夺位。其后不免是一场近三十年的争斗,要到1411年葡、卡之间达成和平协定,若昂才将王冠带稳。

战事结束之后,若昂手下有一帮桀骜不驯,久经沙场,又无事可做的贵族骑士,得为他们寻找用武之地。刚与卡斯提尔达成和平之后,不好在半岛上挑起事端,于是选中隔海相望的摩洛哥古城休达作为下一个目标。经过数年谋划,1415年夏天葡王指挥200艘战船与五万人马对休达发起突袭。守城的摩尔人(北非穆斯林)完全没有料到葡萄牙会如此莽撞,被杀了个猝不及防,不到一天就弃城而逃。

与伊比里亚半岛相比,摩洛哥的地中海沿岸种植条件优越得多,罗马时期曾是帝国的粮仓。在贸易上说摩洛哥也更为发达,通过地中海可以到达埃及、叙利亚,甚至印度,通过骆驼商队也与黑非洲有往来。葡萄牙并没有征服摩洛哥的实力,占领休达之后只是得到一座城堡,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却得驻兵把守,费人费力又费钱。

葡萄牙能做的是以休达为基地,派船只袭击防守较为薄弱的摩洛哥西海岸,找城镇或货船抢一把,或者绑架摩尔贵族、富商赚赎金。也就是说,休达被葡萄牙占领之后成为海盗巢穴。葡王若昂并没有探险的企图,更没有通往印度的想法,只是想着守住休达与抢劫摩尔人。在沿海寻找袭击目标的过程之中,才顺带摸索大西洋海域,航海探险其实是当海盗的副产物。

葡萄牙波尔图市圣本笃火车站内,一幅描绘攻打休达的瓷砖壁画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