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中国特洛伊战争:南宋与蒙古元在襄樊鏖战

有些事情是没得商量的,对忽必烈来说,征服南宋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经试过一次,但失败了。忽必烈和他祖父一样,不会因失败而气馁,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的1268年,他重新回到对宋战争上来了。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南宋境内河流纵横、城市棋布,而蒙古和北中国大部分却不是这样的。

关键是长江天险,其下游坐落着宋都杭州,所以,任何一次进军都必须沿江而下。长江由西向东流淌,忽必烈军则从北面攻来,但蒙-宋边界中段正好有条重要支流汉江,它向南奔流,形成一条河路,直通长江下游和杭州。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汉江的关键所在是襄阳城(襄阳有各种不同的拼写方式:马可?波罗写成Saianfu,拉施都丁写成Sayan-fu,在离拼音时代更近的时候写成Hsiang-yang),它位于汉江和其他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北距长江二百五十公里。今天,襄阳与对岸的姊妹城市樊城构成大城市襄樊(2010年底,襄樊地级市改名为襄阳地级市--译者注)。在忽必烈时代,襄阳是筑有护城壕的要塞城市,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贸易中心,人口二十万,通过浮桥连接樊城。任何一支沿江南下的军队都必须拔掉襄阳。

这一点对南北双方来说都是常识,因为襄阳此前两度成为首要目标,一次是1206-1207年的金宋战争,一次是1235-1241年的窝阔台对宋战争。尽管它两次都没有失守,但在1236年却投降蒙古人,蒙古人经过短期占领后就北撤了。所以,襄阳习惯了遭受攻击,并一直忙于重建防务。它有数段约六七米高的坚固石墙,全长六公里,建在约一公里宽的险峻方地上;六扇城门中有三扇直面河流,在洪水期,河流就是一条半公里宽的高速交通补给线,且因水太深而无法涉过;当冬天水位降低时,它就变成了一座结冰河道与沙堤构成的迷宫;由河流灌注的护城壕达九十米宽;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攻击者不可能足够靠近城市,并用云梯和塔楼袭击城墙或暗中破坏。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