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存在于壁画中的中国武士“山文甲”真的存在过吗

甲胄是武备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核心,中国甲胄的发展从可考的历史来看,从商到清,历经三千余年,从材质而言甲胄从皮革髹漆与青铜并存,后发展到钢铁,从造型来说历代均有不同,有札甲、环锁铠(锁子甲)、裲裆甲、明光甲、棉甲等等。

但是有一种甲制,从《唐六典》中记载始,宋、明以来历代皇陵的石翁仲,寺庙中的神将,以山西双林寺韦陀为代表(图1),水陆画(图2明商喜《擒将图》关羽)和大都采用"山文甲"(山纹甲)形式,其广泛存在于壁画、庙画、雕塑之中,而至今出土资料中从无出现,那么这种甲在中国武备历史中真的出现过吗?

图1双林寺韦陀


图2商喜关羽擒将图

一、中国历代盔甲的类型

盔甲的产生是伴随兵器发展进步而产生的,商周时期出现了整体铸造的青铜胄,但是身甲则为皮甲。战国时期甲胄仍然以皮甲为主,《周礼·考工记》记载着"函人为甲",完整记录了皮甲制作的材质与工艺规范,对甲片皮料的选择,使用"犀甲"、"兕甲",甲片按照不同部位进行裁切,皮料表面髹漆进行保护,最后按照不同部位编联成一领皮甲。曾侯乙墓完整出土13件皮甲就是战国皮甲的代表(图3),每领甲胄分为:胄、身甲、袖甲、裙甲四部分,甲片均经模具压制生牛皮内胎定型,外髹黑色或深褐色土漆,甲片用粗丝带编联成甲,丝带呈朱红色,此套甲胄是迄今中国最早的皮甲胄。

图3曾侯乙墓皮甲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