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进六连发:M50“奥图斯”无后坐力炮
- A+
- A-
对于M56的设计,海军陆战队却并不买帐,他们始终认为,将一门本用于重型坦克的传统火炮强行装在一个几吨重的单薄底盘上,无论设计上经过了怎样一种挖空心思的琢磨,终归也不会是什么太好的主意。在精明的海军陆战队员看来,他们当然也需要将强大的反坦克火力搬上同样的底盘,但必须找到-些可以高速发射重型弹丸但又不致对火炮产生太大后座力的方法。于是,无后座力炮而不是传统的长身管高膛压坦克炮便成了海军陆战队的关注所在。
无座力炮的理论并不是新的东西,工程师们已经对它探索了好几个世纪。但有意思的是,一开始海军陆战队的心气过于高涨,以至于他们对普通设计的无后座力炮并不太感冒,而是看上了一种由纳粹德国的废墟中找到的神奇设计。大战结束时,莱茵金属公司正在开发一种55mm口径的全自动装填无后座力炮,这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火炮。炮弹是由弹链供入炮尾,而进行往复运动的炮闩,则跟各种类型的机枪完全相似。药筒从外形看跟普通药筒完全相似,但实际上却有本质的不同。这种药筒用特殊的"硬纸板"制作,而"硬纸板"的主要成份则是可以燃烧的硝基化合物。药筒底部有一个用黄铜制作的筒底,筒底中央安置底火,炮弹的发射方式跟普通炮弹一样,筒底用于密封炮尾以防气体外泄,由于发射药燃烧时药筒也一起燃烧,因此,火药气体将与药室壁直接接触。一根由药室引出的导气管,引导火药气体绕过自动装填机上部经过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炮身最后端的喷管内,然后排入大气中,用以抵销弹丸的动量。位于药室内的一个不大的气孔则将一些火药气体导入活塞室内,并且像传统的方法那样,通过活塞驱动闩体,抽出药筒,并且将一发新的炮弹装进炮尾。这是传统方法与特种方法的一种巧妙结合,并且莱茵金属公司的工程师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这就是只要他们在样炮上进行几次单发射击,就能够发现为了抵销后座力所必需的精确的喷管形状,但在弹药研制方面依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是口径达55mm的沉重的弹丸很容易从纸质药筒中脱离出来。火炮初速为2000ft/s(610m/s),理论射速为300发/min,这对任何同其对抗的坦克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对付的武器。虽然整个工作由于德国战败被迫停了下来,但美国海军陆战队认为,在放大口径加以完善后,没有理由它的最终型号不会成为一种完美的反坦克武器。客观地说,海军陆战队的眼光非常独到。然而,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所导致的瓶颈显然被大大低估了------此时美国对于全可燃药筒的技术储备同样非常有限,不足以支撑将这类全自动装填无后座力炮的实用化。结果,美国海军陆战队只得将标准放低,从现有的无后座力炮型号中找出一种装在卡迪拉克的通用底盘上。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