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官的军衔就该是将校尉吗

1945年9月2日,盟军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级上将、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一级上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二级上将、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将和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上校作为代表受降,可谓陆海空三军俱全。报章评论,在中山陵畔南京城受降,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只不过,如果按照中山先生的想法,这五位受降代表的军衔不会是这个样子。

如果孙中山的设想成真

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北洋水师采用从提督、总兵到千总、把总的绿营官制,而日本海军便把这种官制视为军衔,与中将、少将到少尉、准尉画了等号。晚清新建陆军全盘引入西式军衔体系,称呼颇为古典:上等官称"都统",中等官称"参领",初等官称"军校",等内用"正""副""协"划级,在相当于上将的"正都统"之上,还有"大将军"和"将军"。例如,翻译《天演论》的严复时任海军部一等参谋官,被授予海军协都统军衔,相当于海军少将。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为民军拟定了一套同样古典的军衔体系:"将军""都尉""军校"分等,"大""左""右"划级。"大将军"从清廷的第一等变成了第三等,之上另设"大元帅"、"副元帅"两级。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虽然只有几个月,却颁授了好几位"大将军"--1912年1月15日,武昌民军总司令黄兴和海军总司令黄钟瑛分别被任命为"陆军大将军"和"海军大将军"。所以,如果国民政府完全忠于中山先生遗教,1945年的受降代表,应该是何应钦副元帅、陈绍宽副元帅、顾祝同大将军、萧毅肃左将军和张廷孟大都尉了。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