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203高地争夺战:110年前日本狼怎样打败俄国熊?
- A+
- A-
两个甲子前,甲午战争硝烟见证了一个老大帝国的沉沦与另一个新兴列强的诞生。此后,日本义无反顾地驶向了军国主义扩张的单向快车道。不出十年,便又以另一次近乎赌博的方式与沙俄在远东进行了一场更为血腥激烈的较量。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可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亦是各类新式武器的试验场。当时双方使用的步枪已普遍使用无烟火药,射速、射程以及杀伤力都大幅提升。甲午战争时,日军火炮尚为青铜炮身,此时均已换成钢制炮管。不过,最致命的武器当属刚配发俄国部队的"新式武器"--机关枪。在整场战争中历时漫长的旅顺围攻战期间,俄军机关枪几乎成为日军士兵眼中的"死神"。明治维新后,一心想拥抱所谓"文明开化"的日本人第一次在"现代文明"骇人听闻的杀戮力量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在日军于8月19日至24日对旅顺的第一次总攻中,老将乃木希典指挥的日本第三军虽付出了高达1万5千人的惨重伤亡,却丝毫没有动摇俄军防线。数以千计的日军士兵组成尸山血海浇筑在俄军的机枪阵地前。
110年过去了。
日军集中进攻203高地
2014年深秋,去旅顺战场旧址游历之时,仍能见识到当年俄军曾苦心经营的阵地遗迹。从东鸡冠山一路向西的低矮山脉包裹住了南面的旅顺港,形成了天然屏障。俄军的要塞工事无一例外地都是依托山势修筑,炮台之间由挖掘的战壕与石筑工事相连,要点处则配属机关枪。于是,俄军可以轻易组织起覆盖防线各处死角的交织火网。日军的任何正面突击,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空前的伤亡。
左:俄国陆军战史中对日军进攻惨状的描绘。右:俄军修筑的石墙工事至今仍依稀可见。
不过,但若从战术角度来分析,当时旅顺已成"死地"。南面出海口有虎视眈眈的日本联合舰队,北面陆上则完全被日本第三军包围,困守其中的俄国陆军与舰队处于孤立状态。日军只要以优势兵力长期围困,旅顺陷落只不过是早晚之事。然而,此刻严峻的战争局势却迫使日军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攻下旅顺,此间缘由大致有二:
首先,兵力有限的日军亟需拥有五万余人战力的日本第三军攻占旅顺后,尽早北上驰援辽阳乃至奉天方向的作战。日军本以为俄军增援部队若从欧洲如数调派至远东至少需要三个月,然而西伯利亚铁路却发挥了出人意料的效率,俄国人用50个昼夜便把数个军团从圣彼得堡运到奉天。至1904年秋,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兵力已凌驾日军之上,俄国113万常备军的四成都被部署到了远东地区。如此形势下,第三军必须尽快攻下旅顺,才能解除后顾之忧速速北上。
另一方面,日本联合舰队虽然在8月的黄海海战中重创俄国旅顺舰队,但却未能一鼓作气消灭这支有生力量。旅顺舰队大部分舰只重又躲回了旅顺港内。与此同时,又传来俄国动员波罗的海舰队劳师远征的消息。这支拥有8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总数38艘的庞大舰队若抵达远东并与残存的旅顺舰队合流,则将在吨位、火力上力压日本海军,彻底改变双方海上的力量对比。有鉴于此,日本海军不得不请求陆军尽快攻下旅顺进而消灭残存的俄国舰队,以便让联合舰队能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之后与波罗的海舰队(此刻已改名"太平洋第二舰队")进行那场所谓"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大对决。
1904年10月15日,庞大的俄国舰队正式起锚,驶向远东。在日本海军请求与催促下,第三军在10天后发动了第二次总攻。除了付出近4千人的伤亡外,进攻依旧是无功而返,仍未能突破俄军防线。前两次总攻,乃木希典都选择旅顺东北面的东鸡冠山一带作为主攻方向,理由是此处靠近铁道线,利于日军后勤补给,但此处恰是俄军防线重点所在。
实际上,早在9月,日军大本营的参谋们就曾提出或可选择俄军防线最西端的203高地作为突破口。他们认为203高地地处俄军防线前沿,更易被突破,而此处也是俄军整条防线的制高点,夺取后日军炮火便可覆盖整个旅顺乃至直接轰击残存的俄国舰队。第二次总攻失败后,日军终于改弦更张计划将进攻主力集中于203高地。
在1904年9月26日大本营陆军参谋的建议书中已在讨论进攻203高地可能性的问题。
203景区的入口处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