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的单兵装具:设计精巧 注重实战
- A+
- A-
原标题:抗战时期日军的单兵装具:设计精巧,注重实战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逐步走向军国主义,特别是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两场胜利之后,军事方面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几乎整个国家机器都在围绕着军事发展运转。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军单兵装具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二战时期日军的单兵装具
在对外扩张的国策指导下,一切以实战需要出发,单兵装具涵盖了一名士兵在战场上方方面面的需求,非常全面。作战保障方面如弹药盒、地图包;生活保障方面如水壶、饭盒;被服方面如绑腿、护腿、雨披、军毯、帐篷布;实用工具方面如步兵锹、镰刀、手斧、军镐;防护保障方面如防毒面具、护目镜、防蚊头罩、蚊帐以及携行具的腰带、背包、挎包等等,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同时,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其在发展单兵装具时并不是简单地模仿欧美,而是在很多方面都保留着极其独特的日本风格。
钢盔
日语中把钢盔叫做"铁帽"。192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自主研制钢盔,参考了国外的多款钢盔式样,充分考虑亚洲人的头型,以及性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最终于1930年正式定型并装备。因为1930年是日本皇纪2590年,所以该钢盔被命名为90式铁帽,即90式钢盔。
日军90式钢盔
90式钢盔采用碳素钢质地,有大小两种规格,盔口圆形,整体更接近钟型,前后左右对称,有着良好的被弹曲面,钢盔下缘稍宽,形成一个略微突出的帽檐,在盔顶上部有4个小气孔用来通风。陆军的钢盔前部正中印有陆军的五角星徽记,海军的钢盔则在同样位置印有链条缠绕的铁锚标记。钢盔内部是皮制内层,钢盔与内层之间是麻布制作的内衬。90式的固定带与众不同,它采用棉布质地,并且需要士兵自己打结固定,以保证头盔与头部紧密贴合,这一设计即典型的日本风格,古代日本武士就是这样戴帽子的。
90式钢盔研制的初衷就是防炮弹破片,但碳素钢质地硬度较大而韧性不足,对于步枪子弹直接射击的防御效果很不理想。抗战中,中国军队使用的主力步枪--中正式7.92毫米步枪子弹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轻松穿透90式钢盔。
此外,90式钢盔还有一个缺陷就是钢盔内衬太薄,在严寒季节,很容易出现脑袋和钢盔冻在一起的情况,强行摘取常常会连头皮一起扯下,成为日军中特有的"钢盔头"伤。于是日军士兵往往会在钢盔里戴上战斗帽。
鉴于此严峻情况,日本于1932年开始研制新一代钢盔,并于1938年定型,命名为98式铁帽,即98式钢盔。98式钢盔抵御步枪子弹的效果比90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加装了前铁之后可以有效抵御7.92毫米步枪子弹在300米距离的直接射击。这种防御性能比起同时期其他国家的钢盔已经毫不逊色了。
尽管98式钢盔的性能大大优于90式,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很快爆发,日本的军工生产更加窘迫,98式钢盔的产量相当有限,根本无法全面替代性能较差的90式。所以在整个抗战期间,日军装备的钢盔仍然是以90式为主。
在抗战中,中国军队大量缴获90式钢盔,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不论是国民党部队还是解放军部队都大量使用,甚至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解放军由于缺乏制式钢盔,还从仓库中取出库存的90式钢盔配备给部队。90式钢盔在实战中的评价还比较高,毕竟是根据亚洲人的头型设计,佩戴时比英国的托尼钢盔、德国的M35或是美国的M-1钢盔都要舒服一些。建国以后,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款制式头盔--GK80型钢盔,就是在90式钢盔的基础上研制而来的。
战斗帽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