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纳:无常命运造就的巴基斯坦“国父”

最不恰当的领袖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ohammad Ali Jinnah,1876 -1948)被当今的巴基斯坦尊为"国父",以及"伟大领袖(Quaid -i- Azam)"。但是回到真纳生活的那个时代,恐怕就得感叹一句,印度的穆斯林们,大概再也找不出比真纳更不适合的领袖了。
真纳出生在卡拉奇一个穆斯林家庭里。要不是他祖父出于某个未知原因皈依了伊斯兰教,真纳与后来的"圣雄"甘地还算是同一等级的印度教种姓出身了。真纳的父亲因生意的关系经常与英国人打交道,在真纳年仅16岁时就将他送往伦敦的一家航运与贸易公司接受商业培训。但是,到英国不久,真纳就放弃了从商之路,而是向林肯法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后经考试被录取。真纳后来回忆,当时是因为看到了林肯法学院大门上刻有穆罕默德先知的名字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不过有研究者后来实地考察林肯法学院时并未看到这样的大门,反而是在主餐厅里发现一张巨大的壁画。这张壁画覆盖了整个墙壁。在它上面画的是一些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立法者,包括摩西与穆罕默德在内。

年轻时期的真纳

不管怎样,就像真纳自己说得那样,"伦敦的多雾冬天使我非常不适。然而,我很快就习惯了,并且生活得很愉快"。他不但成为"取得律师资格最年轻的印度学生",还在学习法律的同时,经常去威斯敏斯特下议院听议员们的讨论,在海德公园听公开政治演讲。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对真纳的心灵、志向和爱好都产生了影响。
当真纳学成回到印度时,已然完全是一副英国人的派头了。他习惯穿着西装,就连说话也是英国式的:他总是以一种要求对方提高知识水平的态度摇晃指头对人说话,"亲爱的朋友,你不懂啊"。用他的一位朋友的话说,真纳是"最后一位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至于伊斯兰教,用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拉莱·科林斯的话说,"与真纳唯一的联系就是他父母的宗教信仰;他喝酒,吃猪肉(两者皆为伊斯兰教禁止),每天早上剃须就像每个星期五不去清真寺一样固定。真主和《古兰经》在真纳的世界里完全没有地位。他的政治对手甘地对《古兰经》的了解比他还要多"。真纳甚至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妹妹送入了一所天主教修女院学习。

甘地

这也就不难理解,真纳为何反对当时全印穆斯林联盟的教派主义政策,而是像其他接受英国教育的精英一样先行加入了印度国大党(1906年)。为了使印度教教徒与穆斯林真正团结起来,共同争取国家自治,1913 年加入穆斯林联盟的真纳多方奔走,终于在1916年12月促成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同时在勒克瑙举行年会,达成了双方的共同行动纲领(《勒克瑙协定》)。因此,真纳的民族主义立场,也受到了国大党元老戈·郭克雷(G.Krishna Gokhale)的赞赏。他曾说过,真纳"具有真才实学","没有派系偏见,这使他将成为印度教徒-穆斯林团结的最好使者"。莫蒂拉尔·尼赫鲁(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的父亲)也称真纳"不象大多数穆斯林……而像我们一样,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他为他的种族指明通往印-穆团结的道路"。
转向的背后
到了1930年,伊克巴尔在全印穆斯林联盟会议上提出建立联邦制下单独的穆斯林国家的主张,这使他成为第一个提出穆斯林单独建国的印度穆斯林领袖。但作为穆斯林联盟领袖的真纳认为这只是一位超凡脱俗的诗人和哲学家的幻想,以至于大会的决议根本就没有提及这一建议。迟至1933年,在剑桥学习的拉赫马特等三名穆斯林学生进一步提出建立独立于印度之外的"巴基斯坦(P代表旁遮普,A代表西北边境省,K代表克什米尔,S代表信德,TAN来自俾路支斯坦)"的主张,真纳还斥之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美梦"。
可是到了1940年,仍旧是真纳本人,却正式抛出了"两个民族理论"。 无论是他强调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是两个存在着巨大差异的民族,还是他认为民主体制不适合印度,其实质都是要求"把印度划分为不同自主的民族国家,让穆斯林民族拥有自己的家园、领土和国家"。 也是在这一年,真纳还在一次演讲中发誓,"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巴基斯坦的建立"。因此,甘地曾说从真纳的讲话中,再也看不到1915年那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了"。人的命运就是如此难以预测,昔日的"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却在此时成为"分裂印度母亲"的始作俑者,并因此在当代印度人眼里,与阿富汗加兹尼王朝的马哈茂德(入侵印度次大陆)、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强制推行伊斯兰法)并列,成为对整个穆斯林族群仇恨的负面象征之一。
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
耐人寻味的是,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闻名的"圣雄"甘地也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按照真纳女儿后来的说法,她的父亲和甘地之间几乎没有"个人敌意",只有"政治敌意"。真纳从一开始就不支持甘地发起的"不合作"运动,指责后者的"极端主义计划将把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无知者和文盲引入歧途。这都意味着没有组织和混乱"。更何况,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哲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印度教的教义,如同古代印度经典《奥义书》所说:"这种'自我'靠真理和和磨难获得。"尼赫鲁也指出"圣雄甘地曾试图给它指印度教下一个定义,'如果有人说我给印度教下一个定义,我就会简单明了地说通过非暴力的手段以追求真理'。甘地认为印度教即真理与非暴力"。而他在印度民众中的巨大声望,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其个人强烈的印度教先知色彩。

真纳与其妹妹、女儿在一起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