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维王朝时代的伊朗其实不值得赞美
- A+
- A-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伊朗和阿富汗过去如何世俗化,如何先进的论述相当不少。在这些文章里面,伊朗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很多人感叹,伊朗女性用自己的革命和奋斗,剥夺了孩子穿迷你裙的自由。然而,老照片里的短裙和现代化生活真的能代表巴列维时代的伊朗么?
1巴列维的美丽新世界
必须承认,借助战后的第一波石油开发,巴列维国王的确有一套现代化方案,1963年开始的"白色革命"包含十二项改革计划。
1.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
2.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
3.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
4.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
5.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
6.要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
7.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
8.要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
9.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10.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
11.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
12.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看上去非常美好是吧?成果也非常显著:
1962年伊朗全国只有6000台拖拉机,到1977年达到了53000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1961年化肥使用量3.2万吨,1977年达到了68万吨,粮食产量从444万吨增加到了641万吨。工业年增长率15%,煤炭产量从29万吨增长到90万吨,钢铁产量从3万吨增加到28万吨,水泥产量从140万吨增加到430万吨,汽车产量从7000辆增加到11万辆,发电量从5亿度增加到155亿度,企业固定资产从1510亿里亚尔增加到了10750亿里亚尔。国民生产总值从104亿美元增加到了510亿美元。
这看着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切都那么美好:
1956年,伊朗总人口1900万,而城市人口只有600万,到1976年人口增长到了3370万,城市人口增加到了1590万,20年时间,几乎增加了1000万人口,1967年到1976年平均每年进城33万农民。人口超过5万人的城市,从29个增加到45个,62%的城市人口生活在19个超10万人的大城市。
一场巴列维时代的婚礼
照片里面美好的场景似乎在走近每一个伊朗人。
然后,霍梅尼一声大喊,巴列维的美丽新世界就没了(°ー°〃),难道霍梅尼真有天赐神力?
2少数服从多数
不是霍梅尼战胜了巴列维,而是整个伊朗战胜了一部分德黑兰。无论是前面列举的现代化数据,还是前面的短裙照片,在巴列维时代,都很难在首都之外体会到。德黑兰只有全国15%的人口,却占有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医生。1977年,霍梅尼夺权之前两年,乡村地区婴儿死亡率达到了千分之120,也就是八个婴儿要死掉一个。在德黑兰平均每10个人拥有一部汽车,而在其他地区平均90个人才有一部汽车。1971年农村消费还占总消费的1/3,到了1978年就只剩下19%了。在底层看来,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富裕和自由。
抛开城乡差异不论,城市贫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最穷的17%人口只占有1%的收入,一半的德黑兰市民挤在50处棚户区,我猜他们也不是很在乎穿超短裙和看进口电影的权利。所以,典型的巴列维时代伊朗并不是那些些露大腿的有闲阶级美女,而是下面这种生活在现代化生活边缘的青年。
德黑兰棚户区七十年代照片
霍梅尼是保守宗教领袖不假,但从传播学来说,他更是电子传播时代的新媒体人物。他通过无线广播,对伊朗的每个贫困乡村揭示社会矛盾,抛出宗教宣传。而巴列维虽然推行现代和和世俗化,但社会基础只在德黑兰的部分街区,输给霍梅尼不冤枉。
演讲中的霍梅尼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