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武士——日本西南战争始末
- A+
- A-
甲午战争以来,我国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侧重于其措施和成果,即日本如何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成为列强之一。事实上,明治维新与历史上许多大变革一样,触动了某些旧有利益阶层的蛋糕,最终以内战收场。具有日本特色的是,内战双方均宣布效忠明治天皇,并且曾经并肩作战。其中曲折,要从明治初年开始谈起了。
隔阂初现:从"版籍奉还"到"四民平等"
1869年,德川幕府被萨摩藩(九州西南部)和长州藩(本州西部)为首的维新派(倒幕派)击败,国家大权归于明治天皇,因其年幼,实际上权力掌握在维新派手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是出身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以及出身长州藩的木户孝允,又称"维新三杰"。
日本维新三杰: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
在与幕府的战争中,维新派对偏向自己或者保持中立的诸侯们曾作出诸多妥协,暂时容忍他们割据一方。待到战火平息,急于推行改革的木户孝允决心首先收权,力主进行"版籍奉还",强制各藩将土地和人口交给中央政府管辖。
最初,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二人对木户孝允的决策均有所保留,但态度存在微妙的差别。西乡隆盛笃信武士必须像过去几百年一样作为日本的中坚,推进中央集权要以保证武士江山不变色为前提;大久保利通赞同文官主政,担心废除诸侯操之过急造成地方生乱,希望徐徐图之。
经过西乡隆盛等人的努力,日本的诸侯们全部交出了土地和人口,中央还借机设立"御亲兵"和"镇台"(后来各个日军师团的前身),既吸收了不少下级武士从军,又壮大了中央的实力。大部分武士未能在军队中谋得差事,明治政府为他们专门颁布了"俸禄制",由中央财政支付过去各藩负责的武士工资(但下降了一半左右),以免他们一贫如洗。
表现日本各诸侯向中央交出土地和人口的绘画
世人不曾料到,这是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对同乡兼好友最后一次在国家大政上通力合作--二人都是爱国者,但他们眼中的"国"却是不同的--西乡的日本与武士是一体的;大久保的日本却可以没有武士。
1870年,明治政府启动户籍改革,将"武士"改称"士族",宣布"士农工商,四民平等",允许士族种地、务工和经商,也允许平民出身的人当官。因为生活所迫,许多被政府砸掉半个铁饭碗的士族当起了佃农、工匠,甚至人力车夫,而过去横穿武士队列就会被砍头的农商子弟则考取官身,管起了昔日的老爷们。
对于这样的局面,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很不满意。担任陆军元帅的西乡,深感"四民平等"是对士族卸磨杀驴,羞愤地将自己每月500日元的工资只留下维持生活必需的15日元,其余都放在自家客厅,听凭穷困潦倒的士族自取;而时任大藏卿(财政部长)的大久保眼见朝廷收入已然捉襟见肘,每年还要被几十万个士族家庭白白吃掉四分之一,同样满腹委屈,苦思解决之道。
身着陆军元帅制服的西乡隆盛,实际上他本人并不喜欢西式服装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