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相张九龄到底有没有预言过安史之乱呢?
- A+
- A-
现代很多人说张九龄很有先见之明,曾经预言过安禄山这人在未来必反。因为他们的理由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玄宗到蜀中避难的时候,曾经回想到张九龄昔日的这番劝谏,他十分地后悔当初自己不听忠臣之言。为此,唐玄宗还特地派人到张九龄的老家曲江祭祀已故多年的张九龄。然后,这件事情明确地在史书上。另外,唐人笔记当说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唐玄宗的名曲《雨霖铃》不是感念贵妃所做,而是悼念张九龄而作。至于唐玄宗为什么要写《雨霖铃》来悼念张九龄?显然是因为他悔不当初,没有听取张九龄的忠言。
问题来了,张九龄当年说的忠言到底是怎么样呢?这事情得从开元二十四年的四月说起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派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征讨奚与契丹说起来,那会儿安禄山刚被他的第一任义父兼恩人张守珪提拔不过四年。可以说那会儿的安禄山属于事业刚刚起步阶段,所以,那会儿安禄山大概求胜心切,急于冒进。结果,他吃一个败仗回来。于此,张守珪自然很生气,气得直接下令想要将安禄山斩首问罪。但是,他转念一下又觉得安禄山在这次战役的表现算得上英勇。于是,张守珪收回了命令。关键,张守珪可能也觉得自己没有问过圣上的意愿就直接下这样的军令也不合适。毕竟,安禄山已经是平卢讨击使兼左骁卫将军了。虽然这两个职位跟安禄山后来的那些官爵不能比,但是这两个职位也不低了。这横竖也是一个将军啊。所以,张守珪考虑一下之后,他直接派人把安禄山送到了京师,让唐玄宗来做最后的裁决。
于此,唐玄宗方面想着放安禄山一马算了。因为唐玄宗大体上也认可安禄山在那场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但是呢,时任宰相张九龄觉得唐玄宗的做法不合适。张九龄认为军令如山,一切应听主帅当时下达军令来裁决。如果那场战役的主帅张守珪在事后,他已经下达军令要处斩安禄山了,那么陛下要就应该按着张守珪的意愿来嘛。于此,唐玄宗显然没有认可。而唐玄宗不认同张九龄这番话的因素除了他觉得安禄山那会儿是一个人才之外,很可能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可能对张九龄的这番本身就不满意。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显然应该大于臣,那张守珪的意见自然也不应该比君上更重要。张守珪注意到这点而没有擅作主张,可惜张九龄没有意识到这点。所以,那会儿张九龄的忠言对唐玄宗来说,可能有点刺耳。另外,开元二十四年呢,唐玄宗还因为废立太子瑛的事情跟张九龄闹过一点不愉快。大体上,就是唐玄宗想要改立太子,废了李瑛。而张九龄觉得太子李瑛没有犯什么特别明显的错误,陛下不应该无辜地废太子。关键的关键,张九龄的口才实在太好,在改立太子的事情上,生生把唐玄宗怼得哑口无言。于此,唐玄宗心里挺忿忿的吧。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