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收官前夜 邓小平亲临军委战时指挥所连下7条指示

1979年2月至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云南和广西的中越边境全线,进行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此次作战的目的,在于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于打破头号敌人的战略包围,稳定东南亚动荡不安的局势,在于为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于推动国际反对霸权主义斗争。

当时我国刚刚结束特殊时期不久,国内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经济建设亟待破局,到底要不要打这一仗,中央多次开会,反复议论,权衡利弊,经过了两个月多月的慎重考虑,特别是从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出发,才最终定下了打的决心。

既然下决心打,那么究竟要打多大规模,打到什么程度为好?中央主要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战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仔细分析。

我们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对其进行惩罚,主要面临的风险来自北方。莫斯科和河内于1978年11月3日缔结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标志着苏越战略同盟的正式形成,并且含有强烈的针对中国的企图。为了避免发生苏军大规模干涉的可能性,就必须控制好南线作战的时间。

在准备对越作战的时候,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全会。会议作出战略决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既然如此,显然是不可能同时进行一场长期战争的。

我军预定的战场,是越南北部边境六省,属于典型的热带山岳丛林地,地形复杂,山高坡陡,草深林密,道路条件很差,不便于大兵团作战,不便于重装备机动。况且越南北方在4月份之后就要进入雨季,大雨连绵之下,道路状况会更加恶劣,更加不利于大兵团的机动与展开。因此,战争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结束。

综上所述,军委进行对越作战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那就是打一场浅近纵深、较短时间、有限规模、速战速决的有限战争。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军委对部队的作战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云南方向占领柑塘,控制外波河北岸;广西方向拿下高平和谅山,打到奇穷河。攻占了上述要地之后,就算完成任务,即行撤军回国。

2月17日战役发起之后,在强大炮兵支援下,各参战部队采取正面突击和翼侧穿插迂回相结合的战术,发挥大兵团作战的雷霆之威,以排山倒海的迅猛态势,胜利攻占了战区所有预定目标。云南方向13军于2月25日攻占柑塘,广西方向55军于3月4日打过奇穷河,攻占了整个谅山市。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