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之极!台湾军事杂志竟然这样写对越反击战

按:2004年下半年,宝岛著名军事杂志《尖端科技》连续4期刊载《1979年中越大战研究》系列文章,煌煌近10万言,作者署名阮哲仁。吾观其行文,颇多荒诞不经之处,遂选取其中若干内容予以批驳,以正视听,以飨读者。

1979年2月18日,经过2天的战斗,在云南省金平县方向执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的陆军第11军第31师,顺利突破了师进攻正面上越军莱州省741团64营的防御,攻占了巴南棍、麻栗坡、天泛等敌人前沿支撑点,为继续向巴沙山口、封土地区发展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确保部队主力向越军纵深推进的翼侧安全,11军军指决心首先歼灭位于军战斗队形左翼的木桑地区越军,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向巴沙山口方向发展进攻。据此决心,11军于2月19日1时向31师下达了歼灭木桑之敌的作战命令。

根据军的命令,31师决定由91团配属93团100迫击炮连攻打木桑;92团进至大坪、白马河、741高地一线,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抗击越军可能的反冲击;93团为师预备队。91团于19日10时受领任务后,立即组织战斗,以3营配属2连攻歼木桑越军,1营(欠2连)位于天泛地区,阻敌增援;2营在827高地地区为团预备队。

关于攻打木桑这一仗,宝岛军事杂志《尖端科技》2004年第11期《老街会战》中进行了如下记述:

解放军第11军31师91团,负责夺取木桑西南标高403米的13号高地。越军正规军122团3营9连担任这一高地的防御任务。越军守在环形钢筋水泥战壕中,原本阵地周围林木茂密,对空遮蔽十分良好,阵地前沿灌木丛生,能有效隐蔽阵地位置,但是对于火力射界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越军为了发扬火力,不顾防御阵地隐蔽这一重要条件,四面放火烧山,彻底扫清射界,完全把阵地暴露在解放军的观测中。越军在阵地内合唱军歌,高声哗笑,不把眼前众如蚁聚,准备发起攻击的解放军放在眼里,那种不怕死的气概,让解放军31师91团的官兵心中很不是滋味。

解放军91团发起攻击之后,果然遭到越军火力的痛击,伤亡人数往上直攀,解放军炮兵的火力支援虽然打得很准,但是钢筋水泥的战壕不容易摧毁,赶来支援的战车连,因13号高地地形陡峭,不能行驶,而无用武之地。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