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向金庸透露为何不当国家主席:不是没这个资格

1981年邓小平会见金庸(资料图)

金庸对祖国内地很向往

香港武侠小说家、著名报人金庸(原名查良镛)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认识,也像普通人一样有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进入香港报界的初期,金庸对中共的认识是迷茫又充满恐惧的,原因是他的父亲查枢卿在祖籍浙江海宁县袁花镇土改斗争中作为地主受到镇压。1959年,金庸放弃写作而主持《明报》编务。他作为刚创刊不久的明报社社长和主编,每天都必须为这张报纸的头条写一篇社论,这时候金庸的政治观点便开始变得明朗起来。

金庸的政治社评具有旗帜鲜明的特点。纵观金庸在《明报》初创时期亲笔撰写的数以百万字计的社论,绝大部分是针对国际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对英国政府的香港政策加以评论,也有一些是他对祖国内地"文革"前后各项政治运动发表的意见。从这些社评中不难看出,金庸对中共的不满情绪多来自于当时的极左思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大都体现在内地发动"文化大革命"以后金庸执笔撰写的社论。在这场运动开始后不久,金庸几乎每天写一篇社评。所有评论又都是针对前一天在内地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金庸对于红卫兵揪斗刘少奇和邓小平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为此在《明报》上针锋相对地发表题为《本港"左派"拥护刘少奇》的社评。金庸还针对林彪和江青一伙在香港《明报》上不断发表措词严厉的文章,这引起了他们的反感,但是林彪和江青一伙对于香港《明报》又鞭长莫及。香港《明报》在那一时期曾被内地列为"反动报刊"。当然,金庸的政治性社评也并非至善至美,特别是他对中共一些政策的理解,由于他多年居住香港,对内地的了解难免存在片面性,所以在他主办《明报》期间,在他笔下也有意无意地出现了一些与事实相悖的偏激之词。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