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大清灭亡了!”“集结军队,进京勤王!

清朝有两种王爷,一种是宗室王爷,如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顺承郡王等。一种是我们即将提到的外藩蒙古王爷。

清朝入关后到1771年,随着蒙古土尔扈特部归附,蒙古绝大多数部落被划入清朝版图。正如乾隆皇帝在《伊犁将军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全部归顺诗事》所言"弗受将为盗,俾安皆我民,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从此蒙古成为了大清的子民。

我们知道,蒙古是一个不太"安分"的民族。明朝立国276年,蒙古就几乎闹了276年。明朝用尽各种手段,都没有彻底安抚蒙古。那么,清朝又是怎么做的呢?

清朝对蒙古采取了刚柔并济的手段。

对于叛乱的蒙古部落,毫不犹豫地进行征服。康熙年间,蒙古准噶尔部落发起叛乱,成立了准噶尔汗国。1696年,42岁的康熙皇帝亲自率部出征,讨伐准噶尔叛军。在康熙皇帝的鼓舞下,清军连克准噶尔叛军,到1697年,即平定了漠北一带。此后几十年间,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两代皇帝继续对准噶尔汗国穷追猛打。1760年冬天,在清军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准噶尔汗国宣告灭亡。

对于听话的蒙古部落,则会千方百计进行拉拢,甚至不惜采用"和亲"的方式。康熙皇帝就将他8个成年女儿中的6个嫁给了蒙古王爷。与此同时,清朝每年都会向蒙古提供大量资源,很好地安抚了蒙古的王公贵族们。

此外,清朝在蒙古保留了爵位。

众所周知,清朝在"三藩之乱"后,就不再设立汉人异姓王。可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入八分公爵位,并将爵位分为六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爵位一般都允许世袭罔替,相当于是铁帽子了。

在清朝的多措并举之下,蒙古不再是清朝的心腹之患,反而成为清朝的"老朋友"。当清朝遇到危险的时候,蒙古王爷还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僧格林沁亲王。

1853年,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和李开芳率领一支2万多人的军队进行北伐。这支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打到天津附近。咸丰皇帝紧急调动僧格林沁亲王进剿。僧格林沁亲王不负厚望,在两年之内与太平军大小数百战,将这支孤军深入的太平军尽数歼灭,先后擒获太平军主将林凤祥和李开芳。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